87年过世的当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个人感觉这是对于网红现象的最好诠释(广义网红,这里我讲的不只是锥子脸的美女)。
最近因为papi酱的缘故,网红经济学大热,更有人开起了网红商学院。事后一想,其实叶隐也可以开个这样的课程去教教想出名的人。
在这个泛传播时代,出点小名其实并不难(大名需要运气和非凡的才华)。只要你有点社会学和传播学功底,了解品牌的基本运作规律,15分钟出名有点夸张,3个月出名几乎是理所当然。
不管是在大学,还是进入P2P行业,叶隐曾经都只用几个月就获得过极高的个人名声。这不是吹牛,更不是什么绝学,只是方法套路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套路?对,方法论在执行层面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教你几招,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我在这个圈子里也直接或者间接短期捧红过很多朋友。
其实对于年轻人的长期发展来讲,出名并不是什么好事(短期有红利)。聪明人应该警惕名声,警惕“名不副实”。风把一头猪吹上去,如果没有翅膀,最终肯定还会掉下来。并且掉下来后,多少还会坏了心性,这也是自古被浮名所惑的才子的遗恨根源。
其实古代人在这一点上就非常明白:欲让一个人毁灭,必让这个人疯狂。曾国藩言钝,皆是此理。毕竟短期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大疑似价值是容易的,但长期来讲,泡沫都会破碎。最近国内喧嚣“工匠精神”,多少是这个时代,对于泡沫本身的恐惧和反思。
网红开始都是时势造“英雄”,最后优秀的网红又影响时势,后者是真英雄。
P2P行业,网红其实不叫网红,叫网贷名人。大部分人已经毁誉参半,只有少部分硕果仅存。高危行业,人心和欲望都写在脸上,很多人出名目的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坑人捞钱。来去匆匆。
互联网上成名,来自沟通(参看我之前一篇谈品牌沟通的文章)。写长篇大论独白或者短小精悍沟通中传递自己的学识、性格、格局,塑造自己的威望和地位。P2P网贷圈也一样,并且越是早期越容易出名。因为参与者少,信息量少,信息交互高度集中,横向(数量)和纵向(深度)竞争不激烈。
P2P行业最早的网红应该是红岭创投的周世平,成名于拍拍贷的论坛。在作为拍拍贷的投资人过程中无法接受其不刚兑和贷后管理,于是决定实践自己的金融理念,在2009年成立了红岭创投,开启中国P2P行业的刚兑史,同时也刺激了线上P2P进一步发展。至于刚兑这个事对不对,则只有从业者内心才知其酸甜苦,其背后的信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投资者到平台创始人是大部分P2P网红的发展之路。老周是第一个,曾经(王建章)是第二个——2012年红极一时的投资者意见领袖,现在国诚金融的CEO,此外还有船长和蚂蚁压猴,两个早期自融和庞氏骗局的参与者。
这条路整体来讲非常难复制(除了参与前端获客),金融本身是一个极高门槛的行业,老周在很多科班金融出生的人眼里基本就是一个神话,只可远观不可“妄越”。P2P的投资者一般都没有特别深的金融背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特例也就是前人人贷副总裁顾崇伦,从人人贷论坛的意见领袖到人人贷早期线上运营辉煌业绩的缔造者。
P2P行业第二个算功成名就的网红是原宝钢研究院背景的网贷之家徐红伟。没记错的话是成名于红岭创投的论坛(目前依然人气火爆),然后在2011年成立网贷之家,这个三方在淘金贷和优易网的维权过程中奠定江湖地位,而对于研究的重视则是到目前为止网贷之家和其背后的盈灿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三方是大部分网红继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与老徐同期的还有计算机工程师出生的原网贷天眼的创始人老侯(谁与谁),大学创业项目做起来的原海树网的创始人冬瓜。前者成就了天眼的早期江湖地位,后者间接衍生了零壹财经,并最后入驻网贷天眼。
另外,还有一些网红则是从投资人到三方,再到平台从业者。比较典型的就是火锅,2014年左右做了一个红极一时的高息评级——火锅投资俱乐部(由于战略放弃,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赌博导航),但很快陷入一个悖论:1、高息平台的生存是不讲逻辑的;2、你的支持或者不支持,最终影响着平台的死活,是你绑架平台还是平台绑架你,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无解而苦恼的问题。
所以火锅最后就去西安成立了一家类股票配资业务的P2P平台,在牛市赚一票后现在玩起了互联网黄金。
2015年以后,P2P圈几乎失去了形成巨大影响力的网红的土壤(辐射B端和C端)。一方面,垂直专业机构开始取代个人的影响力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垂直行业的垂直专业化趋势更加明显。
前者最明显的是网贷之家和网贷天眼的地位稳固,后者则是像伯光、有邰散人这一波在B端资源和公关圈的社交红利抓取,像散人,成功塑造了“表妹”满天下的江湖佳话。另外,P2P网贷研究(微博),越女读财和菜鸟理财(微信)这种垂直P2P行业C端的个人新媒体也日渐完成价值沉淀。除了刘侠风的P2P观察借微信红利,这个行业大部分媒体化的新媒体,叶隐认为很可能成为喧嚣的炮灰,如果高流量点击只是解决喧嚣和围观,那么其潜在能产生的影响的力量将微不足道。
不管是网红,还是网贷名人,还是意见领袖,所赖以存在的土壤就是社群。作为社会化高级动物,有超过2个人的地方就会形成社群现象,形成自然的社会分工(一是本能,二是专业选择),有带头人和追随者(两个人以上走路必然会跟着一个人)。
互联网让传播和沟通无处不在,也让社群的产生以需求为边界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维化,可以肯定,未来的互联网是部落化的,而决定一个部落的强大,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部落的“需求强弱”和“英雄”的开创和推动。在当下和未来,一个企业家如果同时兼顾网红,则会事半功倍。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的陈欧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企业家网红先驱。
娱乐是网红最早产生的领域,跟互联网早期的功能相关。但娱乐领域的以青春饭为主,千万人过独木桥的高竞争性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多变性也就决定了在这个领域很难持续地做一个成功的网红。人人都想成为明星,但这条路太窄了。只建立在外形和才艺这种大部分时候没有壁垒基层上的网红就像一场赌博。常言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今天你喜欢安在旭,明天则都爱宋仲基。
未来最有价值的网红空间,主要在垂直专业领域和垂直中产消费领域。前者如P2P这样的金融中的垂直细分,后者则是随着中产的形成和国内消费能力的提高,个性化和高品质追求之下产生的巨大“意见真空”。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有钱不会消费,而未来在一波波的消费教育之后(跟金融投资相比用户的主动性会强几十倍),充满品质感的社会就会呼之欲出。而“教育”则需要专家,意见领袖,现身说法的网红。
优秀的网红,必须兼具个体本身的人格美学欣赏和让普通人膜拜的专业能力。好网红,即是优质偶像也是意见领袖。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摄影师陈冠希在做明星的同时兼顾了时尚达人的专业性,为其成为一个优秀的潮牌经营者打下了良好基层。而很多虽然很红但在商业毫无建树的艺人,根源在没有垂直的专业能力。这种情况简单讲就是只有流量,没有好品牌和好产品。另外,微博上很多卖化妆品的网红也都已经身价百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gay夏河和一个很娘的网络作家,这种男人天生就是化妆达人。
垂直领域的专业能力是所有网红变现的最重要路径。除非,这个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垂直专业领域公司在操盘。所以,从这个逻辑讲,我是不看好媒体人背景的新媒体的。他们 的特点是能解决传播但无法解决专业,现代媒体公信力的崩毁,就是媒体所不能解决专业能力这个原因。
你说央视希望老百姓因e租宝事件而丢掉养老钱么?肯定不会,媒体人本身的自我道德要求常常都不会太低,但要赚钱变现只能依赖于广告,但是不懂金融……
但是,也不要希望网红是真正的专业人士。所有的专业没有经过几年几十年的冷板凳的打磨,是不可能练就的。就像年纪轻轻就言之凿凿,一副专家派头多少只是言过其实。
所以,网红的专业定位是比普通人懂,比媒体人懂,比专业人士差一点。未来,网红的价值主要是“连接”,即“连接”专业和普通用户,是“高级买手”,是专业需求的定制者,也是商业的传道的“教父”。你说乔布斯对电脑和手机具体技术有多懂?但他能连接现代科技和用户,创造需求升级,成为教父和顶级网红。对,顶级网红都是商业领袖!
来源:叶隐闻书(yeyin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