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明星名人和各行业大咖开始入驻分答。关于这个产品也引发了业内非常大的讨论,分答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是不是知识付费的解决方案?能不能持续的火下去?都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更多明星开始入驻,核心仍是内容价值
不过引发争议的部分并不是分答机制本身,而是分答火爆之后,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加入,比如前NBA主教练,中国男篮主教练哈里斯,把分答作为他中国唯一的粉丝沟通平台,已经有点替代微博的意思了。而更多的名人也在不停的入住之中,比如郭德纲,向他提问只要99.9元,真是价格便宜量又足。欧洲杯让黄健翔也成了分答的红人,分答平台也成了这些垂直领域达人面向用户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除此之外,包括罗振宇在内的知识界名人,章子怡在内的演艺圈名人,等等各行各业的名人都越来越多的入驻分答,分答成为和粉丝交流的重要平台。比起微博来,这种沟通也是更加直接和立体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垂直领域的大咖名人纷纷进入的原因,因为在目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粉丝沟通平台。而随着内容的逐渐沉淀,则有可能起到一个类似博客的作用。
不过这种现象使得分答的定位被质疑,最终会不会成为一个娱乐化的产品,而和知识分享无关。
其实,但凡社交平台,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新鲜消费是其实是很难持久的,最终支撑平台的肯定不是明星大V,而是垂直领域的很多必需问题的回答。这一点,其实在微博的发展中,也是已经得到验证的。明星大V一定是社交平台推动性的力量,但决定舆论和潮流的,还是用户群体本身的意志和价值。
抛开分歧,看产品本质
分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呢?尽管更多的人愿意把它理解为知识分享,但从我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答案众筹的平台。至于说是不是知识分享变现最好方式,其实只是一个结果,从模式本身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众筹。
分答的产品逻辑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标价,然后如果你想问他问题,只要付相应的价格,他就要回答你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拒绝回答退款)。从这个部分来看,似乎是一个通过分享知识或者说答案变现的方式,和大部分咨询服务的流程是一致的。但是最关键的其实是下面,你花钱买到的答案,别人是可以偷听的,偷听的人是要付出一块钱的,而这一块钱则由问答双方均分。这个设计立刻改变了整个产品的逻辑,因为你花钱提问不但有可能回本,甚至还有可能赚钱,也就是问问题的价值。如果你问得好,听得人多,就可能分到更多的钱,那么这其实就是一个答案众筹,只不过众筹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潜在听众。
这样的设定,其实解决了几个问题。1付费,让用户愿意回答问题。2偷听,降低听众的获知答案的成本。 3分成,减少提问者的经济风险,甚至带来赚钱机会。整个环节中的三个人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甚至还有额外收益,这么符合人性的设定,自然得到了刷屏级的传播。回答的人希望更多人来问,要分享,问问题的人希望更多人偷听,也要分享。
碎片化时代的分享方案
移动互联网是碎片化的,而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之中,所有的商业模式其实也都在碎片化,所有的用户群体其实也都在碎片化或者叫垂直化。能够认清这一点去做产品,做出来的才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而试图做一个大而完善的东西的模式,显然会逐渐被淘汰掉。因为以人目前的惰性,他们更愿意的还是碎片化阅读,最好是听而不需要看文字,而且时间还不要太长,免得缺乏完整时间去听,或者中间被打断。
我其实并不担心这个产品的寿命问题,因为问问题本来就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就算我现在不推我的分答了,但依旧每天都会遇到几个问问题的,收入也还真就水涨船高,一天几百块一个月也不是小数目。我甚至让我医生的老妈也去开通了分答,她最头痛的就是总有无数人咨询,回答不过来,而且很多问题要重复回答,还不好收费。现在分答这个产品也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她来说,这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知识变现的渠道,因为问她问题的人,那是真的有强需求的。
碎片化时代的碎片化解决方案,是分答能够适应时代而立刻火爆的原因。他给了很多知识拥有者变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他们的时间成本,杜绝了很多生活中的无聊问题。做为分答的母公司在行,一直提供的,就是一种个人服务的价值变现,而现在分答这个产品,只是把见面这种低效率高时间成本的事情,变成更高效率而且可以公众传播的语音产品。这一点点的飞跃,就使得在行这个产品,从小众的约见服务,上升到了社交问答分享平台。就算不能说颠覆了知乎的模式,但也起码抄了它的后路。至少对于用户而言,这种模式和大V的交流更直接简单,在变现方面,也更简单粗暴。就好像在行杜绝了我生活中的很多无聊约见一样,都是节省时间成本的好东西,还能赚钱。
所以,分答火爆的秘密就在于适应了时代,满足了需求,同时利用了人性,在我们思考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种思维方式,才有可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