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打造社群
在创建一个社群时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
1.你创建社群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想做资源的积累,还是公司品牌的宣传,还是想通过社群来进行项目的协作,这个是必须要想清楚的。
2.你的社群的目标用户群体是什么?
普通用户是谁,核心用户是谁,如果你的社群规模越来越大,你的社群运营团队是哪些人。
就以欧电云电商研习社举例,普通会员就是所有电商平台的从业者、传统的运营人员等。核心用户就是由重点意向的客户群体、嘉宾团队、线上运营团队。运营团队可能就包括普通用户里筛选出来的,以后可能会参与到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成员。
3.如何变现?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这里总结了5种变现方式:产品式、会员式、电商式、项目式、众筹式。
产品式变现模式就是直接以产品为导向,社群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更新来变现。类似秋叶ppt,就是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来产生直接的回报,课程就是他的产品。
会员式是通过直接收取会员费达到变现的目的,类似罗辑思维。
电商式是通过销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变现,也是以罗辑思维为代表。
项目式是通过各种项目协作,然后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人人都是运营就属于这一块。
最后一个众筹式,利用社群的精准粉丝特性发起众筹。 接下来我直接以我的工作经历来跟大家分享下具体实操方法。
1. 如何建立社群的统一的运营制度?
我从零开始创建社群时,每周举办一个高质量的求职分享活动,通过活动来吸引第一批核心粉丝。
活动的运营制度是每周邀请一位嘉宾给社群成员做一次职场相关的分享,分享时间固定。
每次在分享开始前,会先在群里发布分享预告。同时也会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多个渠道把活动内容发布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
分享完成当晚会整理出课程笔记让大家参与转发评论。
2. 初期启动阶段的用户获取方式有哪些?
第一批的种子用户是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导出的,大概有三四百人,在这三四百人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分享;
每周持续活动分享,生产优质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口碑效应,用户开始裂变。
邀请的嘉宾都是为大家熟知的,产生名人效应,例如其中一次邀请秋叶进行分享,直接带来了大量的粉丝。
在豆瓣、知乎等各个社区,或目标群体经常去的网站发布活动信息。 总而言之,从0到1 的启动环节持续大概近十场的职场分享活动,2个月左右收获了约4000人的社群粉丝。
如何建立从1到n的社群矩阵
我之前的社群大概做了九个月,用户达到了三万五千人,这其中都有什么诀窍呢?
时刻注意保持社群的活跃度 社群创建之后,接下来就是保持群的活跃度的问题,怎样去保持一个社群的忠诚度呢?
这里分成4个步骤跟大家说:
1.用户不断地重组细分。社群的生命周期确实很短,大概1年的时间。1年左右需要重新打乱社群,重新细分。
类似大熊会,每年都会解散原有社群,再交1000元会员费才能重新加入;
2.需要以产品为导向,要不断更新产品服务内容刺激用户需求。
秋叶PPT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新课程内容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3.需要重点运营核心种子用户。因为一旦你的社群规模不断变大,你自己是无暇顾及到每一个社群的。这就要在核心种子用户中招募一批小伙伴参与到你的整个社群运营中。
这就如《参与感》那本书中所说,让你的用户参与到你的产品,参与到你的运营中。
4.培养社群的亚文化和子品牌。这是最难做的,但是一旦做好是最有价值的。
像罗辑思维和十点图书,他们是做的最好的,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用户是非常认可他的文化的。
如何打造高效的运营团队
社群用户保持了持续的忠诚度之后,接下来我来和大家说下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运营团队,概括起来有三点:
去中心化管理:让社群形成自运转,脱离了官方管理后用户自己也能玩得转,运营人员只需要制定正确的运营策略和方向。
运营团队保持持续更新:主要是吸引新鲜血液保持团队的活力和执行力。因为线上运营人员可能都是通过招募而来,并不一定都是你的员工。如是招募的志愿者,可能他会因其他的事情耽误到你的运营,这就需要吸收新的运营人员加入。
有三种方式去吸引成员加入,第一是不断发掘社群内部的种子用户;持续制造品牌曝光,可以通过持续输出干货内容或和重合度较高的机构或大v来做活动获取曝光机会;第三是要有完善的淘汰机制,奖惩制度,保证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度和战斗力。
稳定的沟通:这个重要性无需多说。每周的总结会议、周报及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新加入的运营成员还有新人上手培训。每次会议纪要保证传达到每一个运营成员呢。
打造线上线下的闭环
这里需关注三点:线上线下活动的互相支持;培养线下落地团队;建立社群统一的资源库,包括线下场地、嘉宾、运营团队等
当然,这里只是根据个人实操的经历来和大家聊一下。虽然不能百分百复制,但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下社群运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