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业公司的CEO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极不靠谱”的人,一种是“极靠谱”的人。“极不靠谱”的人善于升维思考,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但不注重细节,缺乏执行力。“极靠谱”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关注细节,具有极强的执行能力。
2、在商业中有深海、蓝海、红海还有死海,CEO要能够有驾驭蓝海的战略和在红海中厮杀的执行力。
3、现在很多创业者把下一个目标定位为融到B轮、C轮上市,这样的公司非常悬,因为它是按照资本口味而不是市场去发展公司的。何况很多时候资本的口味并不准确,如果一旦资本风口转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难走下去。
4、创业初期,CTO和COO之间,可能CTO更重要,他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呈现出来。找CTO不要找太高端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动口不动手,初创公司就那么几个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初创公司的CTO一定是要自己动手的。
5、很多创始人都希望把产品打磨得精益求精,但是你一定要先把产品做出来,在过程中去沉淀和磨练。失败要失败得快,失败要失败得便宜,不要拖泥带水。
1996年,杨致远创办的雅虎刚刚上市,我当时跑去听了他的演讲,随后便决定出来创业,这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刚开始我和一位朋友开始编写程序,但几个月后,这一项目便宣告失败,因为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后来,我又连续创业3次,期间犯过的错误让我留泪,整个创业过程简直“痛不欲生”。
现在想来,我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了这么多错误,都是因为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并且我背后没有一个像马云那样“靠谱”的团队。可能大家觉得“极不靠谱”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我觉得它是个中性词。我认为可以将创业公司的CEO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极不靠谱”的人,一种是“极靠谱”的人。
“极不靠谱”的人一般都非常善于升维思考,他会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长远的事情,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关注宏观但不注重细节,缺乏端到端的执行能力。后来我在反思时发现,如果让我关注细节,把创业中所有的过程列出来,我根本做不来。
“极靠谱”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关注细节,具有极强的端到端的执行能力。我说过: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不靠谱”的人,那大家每天都在头脑风暴;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靠谱”的人,那这个公司虽然执行力很强,但不够性感,而且它的上升空间会被挡住。所以,一个公司要有一个“不靠谱”的人,而且理论上“不靠谱”的人一定要成为CEO或者董事长。
我经常说马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我也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但不同的是,马云虽然“不靠谱”,但除了他以外的“17罗汉”都很靠谱,然而我背后没有这种靠谱的“罗汉”。而且,我以前创业自己“不靠谱”,还要一只手插到各个部门去对所有的事情指指点点,这样公司不就被你搞垮了吗?所以说我是“极不靠谱”中最不好的,马云是“极不靠谱”中最好的。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进入华为工作了4年。在华为的4年中,我不停地学习和反思,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当CEO的料,更适合做投资人。因为我发现,我这个人极度敏感,适合做战略规划、把控方向方面的事情,但没有足够细致的执行力,所以我觉得相比创业,投资人的角色更适合我,这样我可以将我的经验传递给创业者,但不用去具体管理,因为我一管可能会把公司管死。
除此之外,我觉得一个好的CEO除了要有战略性眼光以及靠谱团队辅助以外,还一定要有真正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讲有二点:
1、真正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应该去洞察你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一个创业者一定不能跟着别人走,在商业中有深海、蓝海、红海还有死海,CEO要能够有驾驭蓝海的战略和在红海中厮杀的执行力。
2、企业家精神就是你要牢牢抓住自己心中的梦想。
我自己创业过4次,中间也经历了失败,但我一直认为自己缺少企业家精神,因为我往往在处于顺境的时候就飘飘然起来,处于逆境的时候却守不住孤独。
现在有很多创业者把下一个目标定位为融到B轮、C轮上市,这样你的公司非常悬,因为你是按照资本口味而不是市场去发展公司的。何况很多时候资本的口味并不准确,如果一旦资本风口转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难走下去,因此只有符合市场口味才是检验自己最重要的标准。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你就可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而如果你是为了追寻梦想去创业,那你就能在创业这场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找合伙人的反思
我觉得整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在“向死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创业开始那一刻就不断提醒自己:下一刻你的公司也许就面临着死亡。
作为CEO,我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犯了很多战略性以及细节性错误,其实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不断犯错误。不过,选择合伙人是我常犯的错误之一,现在我将自己犯过的错误总结出来供你参考:
1、合伙人必须完全投入。
我在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还在美国,当时就希望在国内找一个人跟我一起创业。于是便在国内选了一个人,但他当时本身是有公司的。时间稍微一长我就发现,如果合伙人不能以100%、200%的精力全职投入,你绝对会不满意的,因为他可能会在前半年考虑你的事情,后半年就考虑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个合伙人辞掉了。
2、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知根知底。
如果你在创业中匆匆忙忙拉一个人作为你的合伙人,那一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因为创业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你们共患难。我当时在做创新谷的时候,就是匆匆忙忙地找了合伙人,结果酿成了大错。其实,合伙人无所谓强或不强,只是合适不合适。有一些合伙人虽然很强,但你们不合适,那就不要找他。
3、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先要将权利与利益考量清楚。
在这一块我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不在乎短期的利益,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我愿意分享;劣势是公司很难集权。因为权力和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当利益分出去以后,权利就很难回得来的。
4、CTO和COO之间可能CTO很重要,因为他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且CTO是CEO非常得力的助手。
找CTO不要找太高端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动口不动手,初创公司就那么几个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初创公司的CTO一定是要自己动手的。而COO是搞产品运营的,需要真正拓展市场,了解用户,这是公司鼎立的元素。我觉得当你的产品原型开发出来以后,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COO必须要到位,否则产品开发出来,你不懂得怎么运营。
对选择行业和业务的反思
创业路上要经历很多的生死劫,想必创业者都有或多或少的体会。除了我在上面提到的CEO及合伙人的因素以外,我也想在行业以及业务选择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选择行业时一定要看这是红海、蓝海、死海还是深海。今天绝大部分创业者都在红海中,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在做,所以如果你处在红海中而且还没有创业方向时,可能红海市场就会进入死海市场,最终大家都活不了。
蓝海是现在大家正看到的风口。很多人认为一些行业是蓝海行业于是就进来了,但其实这时已经是红海了。不过,有可能在红海的细分领域仍有蓝海机会,但大家一定要分清,不要贸然看到一些新名词(比如大数据、O2O)就去创业,这种情况下90%的公司都不能成功。
深海则是处于海平面运作的层面,虽然风平浪静,但海底已经是波涛汹涌,深海是要领先常人两到三步的,因为领先半步是在蓝海里。如果你是跟随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红海,如果一大堆人在一起基本就是死海。
业务选择。这里可以分为三个小点来讲:
1、做业务超前是必须的,但不能太早。
我这人喜欢追梦,所以会经常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愿意看地球,我愿意看地球上任何一朵浪花拍上来”。正是因为我有这种情怀,所以我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会经常选择一些超前的行业。
但是现实比较骨感。比如, 2003年时我就决定做移动搜索,但最终只有百度做成了,我们为后来这些公司的成功做了铺路石。所以,当你选择方向的时候领先半步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太超前,顺势而为方能成功。
2、做业务不要求大求全。
我们之前做VOIP的时候,想要在全球27、28个国家建立一个IP电话运营系统网络,这时候就需要我飞到每一个国家去跟他们洽谈。虽然我们这家公司有300~400人,但是我们公司跟运营商比起来就显得非常小了。
那时候我是CEO,但是我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所以当时公司的一摊事情把我累死了。有人跟我说:朱波,你承担得太多了。我想想也是,你一个小公司怎么可能既做设备,又做运营,还做清算呢?
3、做业务不要一直复制别人的模式,也不要与巨头硬碰硬做持续性创新,而是要进行微创新。
我认为创业者在进行业务选择有四种:持续性创新、微创新、复制模式和颠覆式创新,我具体讲讲这几种模式。
持续创新。持续性创新一般是大公司在做,它需要将产品不断更新做好就需要持续性创新,这不是创业公司要做的事。创业公司想要用持续性创新打倒大公司,必死无疑。
微创新。这种情况是市场还没被完全垄断,你通过一些差异化的创新,还有机会赢。只有在还没有形成垄断性巨头的时候,你才有超车的可能。
复制模式。这种非常要命,然而绝大部分创业者都在拼死拼活做这件事情,以前的千团大战就是一直采用复制模式,但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小公司必须是要颠覆式创新。然而,很多时候是当你好不容易创造出颠覆式创新后却未形成规模时,一大堆微创新就出现了,这时市场就会陷入饱和状态。
颠覆式创新。如果大环境不改变,颠覆式创新就只能成为空谈。为什么中国的颠覆式创新那么难?我觉得首先很多创业者喜欢跟风,而且一半以上的创业者都犯了这一错误;其次投资人一看风口来了,宁愿失败,也不能踩空,于是纷纷投资;再次,消费者和用户没有价值取向,只知道便宜和方便就好,却没有想过用这服务的这家公司是不是抄袭别人的服务。
概念到产品。当你有一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快速把产品原形做出来。很多创始人都希望把产品打磨得精益求精,但是你一定要先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在过程中再去沉淀和磨练。我们经常说失败要失败得快,失败要失败得便宜,不要拖泥带水,所以从概念到做出产品速度一定要快,因为多放一天你就浪费一天的资源。
当你做出产品以后,要快速面向市场,找到你第一批最忠诚的客户,然后做用户体验。你光给投资人看概念是没用的,只有你先跑数据,然后告诉他数据怎么样,投资人才可能认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