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人生,能碰到不同的伙伴。每个人的性格都千差万别,不管是价值观,追求,还是做事方法都差异很大。虽然如此,就像人家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职场上成功的人总是类似的:果决,耿直,奋进,坚韧,平易近人。但是没那么成功的人却各有各的问题。
从专业的视角去看,问题最大的,尤其是在广告营销行业里面最害人的毛病,无外乎两种:行动力差与没有想法。
广告人给人的印象,一般总是创意不断想法不绝,能口若悬河的说出很多想法和做法。 但如果你在这个行业稍微有一些日子,就明白其实这里跟任何行业一样,也有安静的人和外向的人之分。并不是每个创意都擅长演讲卖稿子,也不是每个广告人拿到一个项目就可以立刻想出两百个不同的创意解决方案,这很正常。
杜月笙说过,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我曾经一直坚信这句话,总期待在开会时可以撬开安静的人的嘴巴,听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但后来发现现实总让人失望。有时候最安静的那个人并不是因为害羞或者怕被人笑话而不敢说,是真的没有想法,说不出什么来。
没想法的人对事情没有主张,看法和计划。事情告诉了他,就像没说一样。他只会给你“我知道了”的反应,比如,点头,微笑,或者记一下笔记。为什么会没有想法?可能是觉得事不关己,总有比自己更资深、话更多的人会说;也可能是没有经验,不知道要想什么,朝哪里想; 还有就是思想的惰性 - 这是最可怕的,身体懒惰就不愿意运动;思想懒惰了,就什么都不想思考,加工,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身体的懒可以通过改变硬件环境刺激,思想就很难被外人所改善。
没行动力的问题不需要解释,就是想法很多,一会儿一个新主意,但从来不去做。这种人挺常见,动嘴不动手,但说的却活灵活现,生龙活虎。没行动力倒也不一定是因为懒得去做,也有可能是害怕失败,也有可能是没有资源去实现,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当事者觉得“能靠嘴皮子赚钱,为什么要辛辛苦苦作死做活”的投机想法作祟。
我问自己什么最让人气急败坏?是跟一群不说话的人开会?还是跟一群喷了半天想法但借宿就不管的人开会?好像很难决出胜负,但仔细想了很久之后,还是感觉后者让人不舒服更多。
前者的情况,虽然需要自己不断抛出想法,引导思路,并且归纳总结, 但一旦想法确认,与会人员还是会帮忙做出来的(不管最后出来的东西质量如何)。而后者的情况是开会的时候也还是需要管控,掌握,甚至要激辩,结束时则可能没有共识。因为想法太多了,就无法总结了。就算最终少数服从了多数,结束之后还要再找另外的人执行,苦上加苦。
当然我说的太极端,并不会有人真的一点而脑子都没有,也不会有人真的什么都不做。但极端化可以更快得到答案。
没有执行力不止发生在广告公司,品牌方也常有这样的问题。营销的负责人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围绕这个出发点甲方团队和广告公司都一哄而上给了无数延展的创意和思路。但随着讨论和创想的时间变长,参与人员的兴趣和热情逐渐消散,最后变成了不了了之的事情。
这种空转的情况发生多了,广告公司的人慢慢也就疲乏了,知道最终不会有什么结果,就学会随便应付一下。 最差的情况是,时间久了整个团队甲乙双方的参与者都失去了实操的能力,变成了毫无执行经验的一群“军师”。 真的打仗时,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的情况会在所难免。
听起来夸张,但却在业内屡见不鲜。只要去留意是谁常年在用一样的手法和思路做广告,就大概可以猜到可能是属于这种情况。除非这个品牌的营销部没有人手,只能用做过的策略和创意,否则必然在每次项目前进行了策划和讨论,为什么最终却没有产出新的东西?当然不排除审核风险后觉得不安全,但更多的是大家都说说而已,最后时刻,不得不再把以前的东西搬出来撑一下。
这样子的内耗和没有实质产出会怎样影响一个企业,就不需要多讲了。而有趣的是,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天花乱坠的想法和说辞,往往会被热情似火的“干劲”所迷惑。 能拨开迷雾,坚守阵地,实干产出,才是难得且睿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