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奇葩说》的“著名语言表演艺术家”肖骁说过:一个有素质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装X。
比如:“这个project的schedule有些问题,尤其是buffer不多。另外,cost也偏高。anyway我们还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 up 最终的output……”
再比如:“今年下半年,是用户深度运营时代,随着长尾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与其拼命把 “流量池” 做大,不如精耕现有受众,提升留存、唤醒沉默。”
莫名很高级有没有?
那些一开口就是 “二八定律”、“长尾效应”、“用户痛点” 的人,分分钟就能把场子镇住。
今天,我们就本着严肃的科普精神,来一场 “新媒体行话大扫盲”,让经常被人甩白眼的小透明,也能优雅装X~
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行业里有话语权的那些人。
超级大号的运营者,数据证明一切,比如咪蒙、新世相张伟
知识分享型的人才,走过的路比我们吃过的盐都多,比如罗振宇、吴晓波
经验丰富的思考型人才,在网上混迹很久小有名气,比如小马宋、和菜头
蹭热度的小野鸡们,挂着KOL的头衔……
公众号、微博等账号的整体风格,长期形成的 “调调+个性”,通常由定位、文风、视觉、价值观等构成。
一般指上百万粉丝及以上的账号,新媒体圈的 VIP 俱乐部,不是谁都能进的。
十点读书、有书、咪蒙、新世相、一条、罗辑思维...
独揽粉丝、流量、资金,日常10w+ 是基本要求(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二八定律:任何一组事物,最重要的永远只有 20%,剩下的 80% 注定被碾压。
你的用户是谁,多大了,什么工作,工资多少,有女朋友吗...
其实就跟相亲一样,最好把他们生辰八字、祖上十八代都调查清楚
但这是你单方面追求人家,调查之后怎么对症下药,讨好人家才是重点
用户也是有质量好坏的,好的用户通情达理、消费能力和热情双高
用户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很痛很痛的那种
特定时间段内,用户的持续关注行为,所谓的相爱容易,相处难
类似的概念还有知识付费、知识经济,好的内容是要付费的。
从影视剧一路火到了新媒体圈,得到、分答、知乎、豆瓣、喜马拉雅等等都在做
新媒体人的变现手段之一,十点读书旗下的 “十点课堂”,每月营收已经是广告的 2 倍多
现代人的快速充电站,给又焦虑又懒又没时间的人,他们的用户痛点非常痛
互联网发展下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人设,就是把生硬的账号,变成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人物。
马凌要叫咪蒙、姜逸磊要叫 papi酱、蔡跃栋要叫同道大叔,海尔有个海尔君,都是有理由的
对公司账号来说,人格化会有稳定性不足的风险,但是好处也很明显,因为机构太冰冷了
人格化不是把 “小编” 改成 “xx君” 就好了,他得是立体的人物,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的价值观
也说新媒体下半场,新媒体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红利期就是发展的上升期,新用户保持高速增长,行业还没有被大号垄断,机会还有很多。
相对的,涨粉难、打开率低,基本就是红利期结束的标志
但还是有很多大号,在红利期结束后才迅速崛起,所以它并不意味着彻底没机会
红利期结束了,深度运营时代,这不是才刚刚开始嘛
————
注重用户运营、坚持内容为王,流量红利结束,精耕细作的时代到来... “行话” 其实是代表了这个行业的一些普遍状态和趋势。当我们在讨论 “行话” 时,其实是在讨论这个行业的现在和未来。
或许下一次,我们再整理新的行话时,人们已经不再把 “红利期结束” 挂在嘴边了,取而代之的会是更让人充满希望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