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是大部分公众号的选择,就像每个人一到中午就犯难今天吃什么一样,日更对于新媒体编辑或自媒体人意味着每天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今天写什么?
选题那么多,我都想写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篇文章从零到一最初始就是选题,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找选题。
说到如何找选题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挺大的,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这个问题中其实包含了新媒体编辑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的四个小问题,也就是如何筛选立题?如何区分于其他平台表达我们的立意?如何找到切入点?以及如何组织选材支撑选题?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各个击破一下。
当我们把内容作为一种产品,立题就相当于产品设计,那让我们回归到传统营销上来,当我们要做一个产品先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考量呢?
1.一个重要模型,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战略研究的领军人物大前研一曾提出一个著名的3C战略三角模型,强调的是成功战略有三个关键因素,在制定任何经营战略时,都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分别是自身、消费者和竞争对手。
比如OPPO做一款新手机,它需要考虑自己的品牌定位:拍照手机,研发主要精力也投入到对拍照手机的科技变革上。
消费者需求是更清晰的拍照,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盛行,大家对直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播需要高清的前置摄像头,观众也需要更省电的观看主播节目等等。
竞争品牌手机的现状是后置摄像头像素已经很高,而前置摄像头像素普遍较低。
所以在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之下才会诞生更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同理,我们回归到内容创作上来,选题文字也是新媒体人的产品,同样我们也需要在内容创作之前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要做自身分析,要做读者分析,也就是我们的消费者,要做竞争对手分析,也就是同类公众号。
第一方面就是自身定位。
在你定位的垂直领域寻找选题,而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想必在做号之初,你就应该对平台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2.一个系统,让你找到最清晰的公众号定位
和品牌定位一样,要有CIS系统,它是区分你和其他平台的一套完整的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系统,形象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
理念识别系统比如你这个新媒体平台的愿景,目标,价值观,经营理念……
还有你的VI形象识别系统,比如你公号头图的风格,文章的固定字号、字体、行间距、配图、落款……
BI行为识别系统,包括你与读者之间经常做的互动活动。比如抽奖、送奖品,或者在每篇文章下固定有一个问题,让粉丝来互动回答,或者社群运营的模式。
我们以罗辑思维这个公众号为例,他的定位是:一位勤劳的伴读书童,知识大管家。他的目标是让关注他的人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他的价值观是帮助你高效率的阅读和涨知识。
他的行为系统包括他每天6点38分会发布一条60秒语音,他会在开头几秒钟说明回复的关键词方便你查询相关文章。(此课程筹备期间,罗辑思维公众号更改为推送图文信息)
他的头像就是用罗振宇本人这样一个高识别度的形象。
所以他的所有推送一定都是围绕他的CIS来做的。
3.找选题前,最该解决的2个重要问题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平台。在我们每天做选题的时候,自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今天的这个选题与我平台的定位相符吗?
2、这个选题能让读者对我们平台的认知与我们的定位更近一步吗?
如果你的定位是职场女性成长平台,选题却集中在婆媳关系、反腐热播剧的评论,或者你定位家庭健身干货,却偶尔推送健身房里的搞笑视频或是接零食广告就显然有点跑偏了。
在自身分析的环节上,我们还需要提前勾勒全面内容管理树型图,从中选取合适选题。
4.如何从茫茫选题中,找到用户最喜欢的呢?
知道了目标方向,现在我们要开始走在去往目标的路上了,那如何在路边茫茫选题地里捡出读者喜欢的,符合平台定位的呢。
这里我要祭出我的全面内容管理树形图给大家了。这个模型我在过去微课中提到过,其实是源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人机料法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它是为了对生产进行全面管理而提出的五个要素,也就是说,这五个方面涉及了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而我们进行内容创作,也是一种生产,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内容管理中来。
我们以女性成长类平台为例,有人说,“人”这个要素就是女人咯。其实这太笼统了,如果只针对女人,你就又陷入选题迷茫了,对女人说的话题那么多,从哪入手写呢?所以我们还要对女人进行一个划分。
比如按照年龄或者说身份划分有:单身女性、已婚女性、孩子妈、单亲母亲、女儿……
根据场景或者职业划分:女大学生、职场女性、全职太太、创业女性……
根据爱好划分:爱旅行的女性、爱做饭的女性、爱健身的女性、爱手作的女性……
划分好“人”这个要素,我们再来看看五要素中的“机”,在生产管理中它指的是生产设备或其他生产工具。那在内容创作上,我们可以按照每种不同的人来区分,看她们会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比如职场女性,在工作中会用到手帐、文具、书、职场类节目、技能提升用的APP,办公软件等等。
爱健身的女性(瑜伽垫、健身球、跳绳、跑步机……)
爱旅行的女性(旅行APP、防晒、太阳镜、泳衣……)
……
再来看五要素中的“料”,它在生产中指的是原材料,我们的内容从人入手,所以这个“料”可以指读者本身所具备的料。比如身体上的头发皮肤五官,身上的服装饰品等等。当然也包括我们需要不断输入的精神原材料,比如电影,书,讲座,展览,微课等等。
五要素中的“法”是指方式方法,在针对女性读者的内容创作上,根据以上的人来划分:
如瘦身方法、育儿方法、职场技能提升方法、时间管理方法、周末出行方法、手帐选购方法、读书笔记方法……
五要素中的“环”指的是生产环境,我们的读者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哪里?
还是要按照人来划分。比如以女大学生为例,图书馆、教室、食堂、实习公司、宿舍这些都是她们可能出现的环境。
以爱旅行的人为例,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划分,以景区划分(5A级、4A级……),以国家城市划分(欧洲澳洲日韩等),以旅游目的地种类(滨海、江河湖、湿地、民俗等)划分,以住宿种类划分(星级酒店、民宿等、快捷酒店)、以旅行形式划分(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
我们以爱旅行的女性为例单独做一个树形图。你会发现第一次你做这个树型图的时候可能只有第一或第二级分支,但是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你的这棵树会慢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因为内容不断扩充。
所以你说你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是因为你脑海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内容管理图,可能今天看别人写了个什么你也写个什么,明天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5.找到了好选题,如何决定今天写什么?
我们现在有一整棵树的选题,我们如何决定今天写些什么呢?
在不脱离自身定位基础上,可以看竞争对手写了什么,还可以看读者想读什么。咱们一点一点来说。
先来看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体现在KPI的数字上。
比如转发量、收藏量、点赞量、评论量、增粉量和阅读量上。根据这些数字你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选题内容更受欢迎。
第二是反映在热点上,也就是大家现在都在看什么。
第三是体现在读者反馈上。
一些老读者因为经常关注你的推送,也大概知道你都写过什么,所以会在后台留言或文章下方评论与你反馈他们还想看什么,希望你能写什么。这部分信息也要集中收集,作为内容管理树的补充和参考。
6.怎样根据读者关注的热点找选题?
对于新媒体文案来说,时刻保持对热点的敏锐也是非常必要的一项职业技能。
追热点最重要就一个“快”字。如果话题已经被大家写烂了,你才想起来去追,阅读量会非常难看。
如何知道热点过没过去,还值不值得写?
可以从一些趋势查询平台查到相关关键词来看热度。比如在新榜上查询《人民的名义》,可以看到从4月28日开始已经呈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了,这时热度已过,再写阅读量都不会太乐观。
这样的趋势平台除了新榜,还可以看百度指数、微指数、好搜指数,如果做产品相关还可以看阿里指数查热门商品。
想要快,至少我们得先知道到哪里去找热点。
这是几个热点出来最快速的渠道:
A微博:新浪微博可谓热门话题的制造机,而在这个平台上值得关注的是这样几种类型的博主:一个是段子手博主,话题被他们个人或团队行为一翻炒,会迅速升温;第二个是媒体类博主,包括主流的传统媒体、地方媒体,还包括像梨视频这样的资讯型视频博主,@这里是美国、@英国报姐、@林萍在日本 这样的中外文化传播型博主。
新浪微博24小时榜单肯定要每天刷,定时还要刷一刷热门和头条。
B:知乎:自从有了知乎,基本百度知道很少有人问津了。如果没有太多时间泡在那,可以看知乎日报,周报,来一览近期热门话题。
C: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这样的平台除了资讯外,还可以用来看网友评论,对于我们培养网感也非常有帮助。
D:另外通过新榜搜索关键词也可以看看其他公号追这个热点的写作角度和使用的素材。
另一方面就是看你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同类型公众号,他们近期做了什么选题,他们很大程度上也是经过市场分析和读者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妨作为参考。选题虽一致,但立意、切入点和素材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号做出来的特色都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根据他已经发出的推送内容结构、切入点、阅读量和读者评论等内容,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对方忽略的,没写透的,不够引人入胜的,以及读者还想看的,这些反而是你可以有效利用的。
比如同样一篇以解决头发毛躁为选题的文章,可以是选什么样的电吹风吹头发不毛躁的好物推荐文。也可以是如何正确地洗发干发的干货文,更可以是介绍毛躁原因为主的科普文。
立意是文章所确立的文意。它是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动机。
说白了就是上学时候我们说的中心思想,比如观点类文章的立意就是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对这件事持什么样的态度,干货类文章的立意就是作者想给读者带来的启示、什么样的价值?
比如咪蒙比较出名的文章《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他们能拿5万的薪水,是因为他们付出了5万的努力;每一个运气好的背后都藏着无数的努力;他们并不比别人幸运,只是比别人更能坚持。
但同样的选题,换其他立意可以写月薪5万是因为挑到好的平台,好的平台是升职加薪的电梯。也可以写我的助理月薪5万是因为我给员工定的薪酬体系好,进而讲讲公司薪酬体系制定与员工工作热情的关系。
再比如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女性公众平台就会以剧中几个女性角色入手写婚姻的经营。
有的号看中婚姻中的关系平等,所以他会认为侯亮平和钟小爱这对夫妻是模范夫妻;
有的号则认为好的婚姻应该是互相欣赏,相互扶持,觉得高小琴和祁同伟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爱情;
有的号就认为爱过就要有包容的心,即使分手也绝不做敌人,所以他们站高玉良和吴老师。
面对同一个选题,每个新媒体平台都会做出自己的立意,针对个人号而言,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不同,表达的立意就会不同。
针对平台号来说,每个平台在创立时就已经确定了有血有肉的价值观,它的每篇文章的立意都应该遵循这个价值观去阐述,所以平台和平台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像有的时尚号专门针对娱乐圈明星的穿搭去吐槽,你让它突然整个篇幅去夸人,它肯定不干,它的读者也接受不了。包括很多吐槽电影,吐槽音乐的公号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想要区分于其他的平台表达我们的立意,一方面决绝于我们初始设定的价值观的大方向,一方面取决于其他号对该选题给出的立意,要另辟蹊径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
我们在找到选题后,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找到切入点,还是那个原因,选题放在我们面前,它太大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化大为小,化宏观为微观。从细节出发,从小故事出发,从个人出发……来切入。
想起前几天我和同事一起讨论国外电影和国内电影的区别,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讲战争,国内的电影很喜欢从宏观去讲,团队如何奋勇,一群人如何智勇双全地对付敌人,他们好像没什么血肉,只有精神,这些事安在谁身上都行似的。
但国外的电影就很喜欢用小故事,把战争只作为一个背景故事,讲战争背景下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比如电影《小男孩》,就是讲二战时期,发生在一个普通8岁小男孩身上的故事,透过他的故事侧面反映那段历史。
所以很多时候,有关战争或反战的电影,只针对战时的普通生活、人的际遇以及心理的微妙变化,去反映大主题,同样甚至更加能打动人心。
1.拿到一个选题,如何让它变小,从而反映一个大主题?
那当我们拿到一个选题,如何让它变小呢?这里来分享几个小技巧。
(1)就是在这个选题前面或后面加词。
比如前阵子热门词太极。我们在前面加“忽悠的”太极,“慢功夫”太极,在后面加太极“实战”,太极“大师”,太极“打假”等等,都可以让这个大选题化小。
(2)从人入手。
无论什么选题,最终都会回归到人上,有人就有故事。
比如《人民的名义》,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每两个人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人入手,你绝对能写出不止一篇。
最近我新认识了一个专门写剧评的专栏作者。光《人民的名义》热播期间就以此为主题写了16篇原创文章。她就非常善于从人入手,比如从侯亮平夫妇聊模范夫妻应该什么样,表达的立意是他们这对可不算模范夫妻,因为他们的婚姻平淡没有乐趣,他们的婚姻中女人少见温柔,他们的婚姻有交流但仅仅是交流。
比如从李达康夫妇的婚姻聊什么样的女人才适合当李达康的老婆,表达的立意是婚姻是需要沟通和分享的,婚姻是需要共同付出和经营的,婚姻是需要一旦有人主外了,另一个人最好主内才能达成天平的平衡。
除此之外,《琅琊榜》她写了57篇,《欢乐颂》第一部写了25篇。最近正在写欢乐颂第二部。基本篇篇都是从人入手的。
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学习一下,她的简书名字叫【windy天意晚晴】。
(3)从痛点入手。
读者从茫茫主题中选中你的文章来读,一定是因为你帮他解决了某个痛点。比如干货文帮读者解决了见识和技能问题,观点文戳痛读者内心,说出了读者一直想表达却说不出来的话。
那文章的开头先戳戳他的痛处,将此作为切入点最容易让读者读下去。
比如这几篇文章,基本从题目开始就说出读者痛点了,开篇也会再次强调。
《换季衣荒了吧?这几个平价设计感强的淘宝店甩给你》
《跟风买了这些时髦衣服,你穿却显胖?那是因为你不会搭》
《职场小白怎么穿才能看上去很专业?》
2.选择切入点时,文章的形式也至关重要
除了切入点,文章的形式也会帮助你找到切入点,所以我们可以在选取切入点前优先考虑文章的形式。
这七种类型的文章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公众号文章的形态。定好了形式也会帮助切入点呼之欲出。
还是就《人民的名义》来说,@西瓜君 就曾统计过10万+的相关文章:
干货型 :
《人民的名义》虽然已经完结了,但是剧里剧外高小琴的穿衣搭配你可以学起来!
《人民的名义》火了:一定要告诉家长“哭穷”教育危害有多大?如何跟孩子谈钱?
观点型:
你不努力,你的孩子终将活成祁同伟
什么样的女人适合当李达康的老婆?
资讯型 :
《人民的名义》近日迎来大结局 收视率有望破8
《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8 PPTV起诉索赔50万元
点评型:
《人民的名义》同款 | 如何从穿着打扮判断贪官or清官?
《人民的名义》:这样的老戏骨,比小鲜肉帅10000倍!
体验型:
看完《人民的名义》跪式窗口 再看七台河的微笑窗口震惊!
山西某医院惊现《人民的名义》中“半蹲式窗口”,朋友圈直接炸了
采访型:
人民的名义中的老戏骨是被他”骗”来的?专访导演李路专访
《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让人们看清腐败
集锦型:
这些《人民的名义》穿帮镜头 导演最想删掉
前方流量预警!《人民的名义》海量原创表情包来了……
很多公众号会固定某一种形式,比如只做干货类文章,或者只做观点类或点评类文章,那这个就不作为其中必须要去做的选择了。但对于形式多变的公众号,在寻找切入点之前可以先考量文章的形式。
选题、立意和切入点都有了,那么接下来就要找素材来组合出这篇文章了。在这部分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日常如何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就是素材嫁接。
1.日常生活中,如何积累好的素材?
素材的积累在过往课程中也聊到过,无非就是多看多思考,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作为新媒体编辑,我们根本没办法只留意自己领域或行业的资讯,吸收一定是360°全方位的。这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信息资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当我们要阐述“坚强”,能立马想起几个电影情节?几句名人名言?哪几本书的主人公?哪几个朋友身上的故事?甚至哪些人说过的话作为支撑你这个选题的论据?
如果我说日常积累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听,那就有点鸡汤了,但是鸡汤与干货就一线之差,当你看到听到一个情节一句话,立即去思考:这个小情节小故事能成为哪个关键词的论据?这才是真的有用的干货。
比如我闺蜜见了一个相亲对象,领她去吃肯德基这样一个事,我听完了是不是能马上思考出几个观点和她分享?
1、该男人对待约会并不认真,根本没用心思考吃什么这件事;
2、男人可能已经见了无数个女孩儿,最开始可能会用心准备现在快请不起了所以开始应付;
3、男生可能是看人下菜碟,看到喜欢的女孩儿就重视,不喜欢的就对付,所以他可能并不喜欢我朋友。
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我们经常拿来做思考。那么当遇到选题,就可以立刻延伸出很多个方向的观点。这样的练习是时刻在做的。
光积累故事不去思考是没用的。
我们来分析近期咪蒙的一篇《“谁不是一边热爱生活,一边又不想活了呢”》的文章,她在文中为了聊这个选题,用了哪些素材。
她用了三个身边发生的故事,当然这个真假就不知道了,有:
l 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朋友A
l 身边创业朋友B
l 实习生老艺
另外她还找了几个媒体素材:
l 引用了新浪一个热门微博
l 网上一句话,他没说是哪个网
l 知乎上一个医生的故事
l 图书《非暴力沟通》中的观点
这些素材共同来说明:现代人的崩溃都是默不作声的。
最后阐释自己的立意:现代人应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被高情商这样的帽子扣住憋在心里。
仅一篇3000字的文章就用到了3个故事,N个素材,我们平时又要积累多少才能做到在写一篇文章时手到擒来?
所以我们不妨做个测试,也算是个小作业,你试着说出五个有早恋情节的电影,再想想有哪五首歌是讲父爱的。
大家可以尝试找出来。但不得不提醒,事实可能更加残酷,我们日常在应用的时候可能同一主题下要做的素材积累可不止五个啊。
2.怎样完成素材的嫁接?
除了知识的积累,另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嫁接能力。
很多厉害的编辑,素材积累的不见得多,但是会用在不同的论点上。
我们以从小就听过的三个和尚打水的故事为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提炼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和感受。
比如有人说没有分工没有合作的团队都是一盘散沙。
也有人会觉得说人如果自私攀比不愿为别人付出最终他人与自己都将一无所获。
还有的人一看就是长大之后悟出的道理,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这都是工作中的经验之谈啊。
你们看,一个小寓言故事,就可以提炼出这么多观点,那其他的影视剧、图书、社会新闻事件呢?
日常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云笔记这样的工具,来积累故事、语录等,这些积累的素材标签可以是坚持、勇敢、节约、热爱这样的关键词。等到你要写这个主题时,你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找到对应的论据。
当然,像微博、知乎、简书这样的资讯型搜索引擎,就完全在你需要的时候再去搜索。
我们在开启一篇文章之前,不妨先给自己列一个表——今天我们要写的选题是什么,文章以什么形式呈现,文章的立意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切入,为了表达这个立意,我们可以选取哪些素材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