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三节课
采访、编辑 /付晓萌、郭佳佳
在iOS6.5. 13 版的微信中,前几日网上热议的“可批量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的功能终于上线,在更新了版本后,已经陆陆续续有iOS用户可以使用这一功能了,Android用户还需要等待。
通过“设置”——“隐私”——“不常联系的好友”,会出现三个不常联系好友的选择条件。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筛选出自己想要删除的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
半年内无单聊
无共同小群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点击“下一步”之后,系统会识别出对应的成员列表,用户可以通过“单选”、“多选”、“全选”来删除好友。
这一功能的推出意味着什么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史上最大规模的朋友间残杀和骚扰可能就要开始了,结合这一个功能的几个选项,接下来我们可能预见用户会进行如下的一些疯狂举动:
【1】突然收到不少的群发消息:“我怕除夕夜的鞭炮声太多,我怕大年初一的祝福太多,借着现在,提前祝您 2018 年一切顺利……”
【2】点赞行为会忽然增多,原来我发条动态,这么多人关注我啊,以后我要多发朋友圈。
【3】突然莫名其妙地进入某些群......
【4】突然得到一些联系人的关怀:“震惊!这两种食物竟然不能一起吃!”
【5】突然有人表白了: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味道,想念……
【6】……
言归正传,定位为社交的微信为什么会推出这个看似和自己定位相违背的功能呢,我们在知乎上搜索相关话题讨论,发现关于这个问题的关注者和浏览量也是不低的: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功能一出来,数以亿计的朋友可能就要惨死在这个功能之下,可以说是一场微信通讯录的“好友大屠杀”了。毫无疑问,这是反KPI式的自杀行为,但是为什么微信宁愿冒着自杀的风险也要做这一功能呢? 对此,我们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产品经理和用户,结合聊天内容,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微信推出这一功能的目的
1、回归产品初衷
加强微信熟人社交壁垒,延长微信生命周期。对比QQ的发展,我们当初为什么会离开QQ选择微信?大概是因为好友太多,群太多,信息过载,因而选择更克制的微信。微信的壁垒不是大而全的社交,而是熟人社交。
从市场来看,这是将腾讯的壁垒打造得更为坚实的过程,即使短期商业收益会有所影响,但对于用户体验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仕博
我认为是强化朋友圈的私人属性,好比之前推出的查看朋友圈范围,近期推出的好友互动可以设置不出红点功能,都说明了微信团队在功能上实现的私人化属性。
——喜哥
对于微信推出这个功能的目的,我能想到的是维护自己圈子的私密性,因为目前微信基本成了大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总要做些取舍,感觉微信是选择放弃了开放,变得更加封闭,留下熟悉的人,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朋友圈关系链的作用。
——宏飞
2、提升好友质量
如果一个人的微信好友中,有大量的不常联络的好友,对微信用户都是负担和损伤。因为无论是发朋友圈、改头像、签名,都是需要顾及到可能会看到这些内容的人。应该是微信发现朋友圈的相关数据趋于平淡甚至有下降趋势,且微信的社交关系由一开始的强社交,到现在不断被冲淡,这些都是危险的。
——思远
关系链是基础,内容互动更高一级,以前在过滤内容,现在微信到了过滤关系链这一步,根本上说是从社交关系的选择来缓解社交链过载引发的朋友圈活跃下降,微信公众号打开度降低等问题。
——安心
3、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用户管理的工具
我认为微信上这个功能还是基于用户的客观需求吧,之前我记得时不时会收到朋友圈好友给我发的清除僵尸好友测试信息,感觉需求还是在的。
——忆菁
微信好友上限 5000 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触到好友上限,这个时候要么提高好友上限人数,要么提供好友管理工具方便大家管理自己的好友。提高好友上限,一方面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上限会被触及。另一方面,人类协作的半径, 5000 人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了,极少有人能够触及,所以提高上限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提供好友管理工具,给用户更多选择的余地,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梦浩
人与人的关系跟产品功能一样,少且强的关系更加重要。删好友的需求存在的,但是用户找不到一个理由或者路径批量删除,微信这个功能,从不常联系的角度入手,批量清除还是很不错。
——小欣欣
二、微信推出这一功能的弊端
微信拥有着巨大的体量,每一个功能的上新都会伴随着争议,这次删好友的功能除了以上提到的有利一面之外,也存在着可能会出现的弊端:
1、维度的选取太糙
我认为这三个维度选取的不是太好,我也会比较好奇这些条件之间是“and”的关系还是“or”的关系。这些维度划分经我抽样了解,每个人的好友中都有很多“虽然平常不往来”但是还很重要的好友。
——思远
我试了下,虽然不知道它的筛选逻辑,但是能发现,三个条件筛选后的结果,并不够精准,三个条件交叉筛选没有办法筛选出我真正想删除的人,而那些被不常联系的人功能筛出的部分好友又不是我想删的。
——喜哥
2、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
好友管理工具给用户更大的选择余地,能够更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各种关系,但同时,也增加了微信本身的臃肿程度,更多的功能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对新用户的友善程度降低,当流失用户>新增用户时,就是一款产品开始显现出衰老的时刻。
——梦浩
3、腾讯在重新定义“社交”?
微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一个社交产品,加这样小小的功能实际也体现了腾讯的价值观。这个功能可能会被人解读为腾讯变相定义了每个人的社交圈子,我现在想不到会有什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偏向私密性的定义还是略有风险的。
——建男
三、这一功能的推出是刚需还是鸡肋?
结合第一部分来看,这个功能推出似乎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功能是刚需么?貌似未必。
刚需!等这个功能很久了!全选,各位不熟的好友,以后漂流瓶联系!
——仕博
站在用户角度,我觉得有点鸡肋,试用了一下,半年内无单聊和无共同小群的人,还是很多的,达不到一键清理的效果。不过操作上会比之前方便。我微信里有 2000 多个人,无单聊的筛选出来有快2000,无小群的有 1500 左右,所以就没啥意义了。
——雨晴
用户角度觉得是一部分人的刚需吧。有时候因为很多活动或者什么加了很多人就再也没联系过,这些人可能就需要清除掉。还有另外一部分不常联系的朋友,可能是小学同学,前公司同事这类型的,可能即使不联系也不太好删除的,知道和不知道这些人区别不大,所以这点看算是鸡肋吧。
——睿睿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讲,对我来说这个就是鸡肋。微信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亲密关系承载的社交软件,它还承担着工作、陌生人社交等诸多职能。如果使用这个功能,可能我会把很多重要人物删掉。
——思远
我对这个功能兴趣不是很大。其实是要看个人属性和微信圈子,比如在什么场景下会用这个功能?通常比如我 5000 人好友满了,我会想要一键清除去删选。但如果我好友远远低于这个数。不联系也不代表关系不好,反而经常给你点赞开小窗的,都是工作同事老板。真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可能来往也不频繁。
——忆菁
我肯定是不会使用这个功能的,因为该删的我早就删完了,有人说这是唤醒熟人社交,我觉得价值不大,我觉得更大的价值会是清理极弱关系,缓解臃肿的朋友圈内容,让微信拉回强关系的环境。
——安心
我觉得这个功能比较鸡肋,因为社交圈对个人来说都是很私人、个性化的。但是埋藏的较深,我也不是很care。
——建男
我觉的对于我 ,没什么价值吧, 因为我也说不定什么时间就联系了那些好友呢。世界都是在变化的,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某个瞬间你会不会和他发生点什么故事。静静地放在那里就好,当然这个人数也不能太多。
——德宇
四、微信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从最开始的加法,到现在的朋友圈半年可见、朋友圈三天可见,可以说微信在逐步做减法,管理不常联系好友的这一功能也是顺其自然发生的,或许不久,微信还会有以下动作。
1、弱化“标签”功能
微信发展至今,已经不是简单的社交软件了,也不必焦虑于朋友圈或者社交来往密度相关的数据,想尽办法帮助用户去筛选。在我看来,帮助用户轻便、有序地构建好关系更重要。标签是个很好的功能,为什么没有用起来,其实是值得深化思考的。
最开始是标签+朋友圈可以选择性屏蔽,后来又是“好友只能观看三天内朋友圈”。接下来又紧锣密鼓地推出这个功能,可以推断出之前的效果都没有达到微信的预期,也就是说全面保证用户高质量的朋友圈及好友。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将微信全面作为自己的线上交流方式,这就可能造成用户可能都不清楚这些好友到底是谁,用标签的习惯大概也没有养成。
——思远
2、强化“强关系”属性
关系链是基础,内容互动更高一级,以前微信在过滤内容,现在已经到了过滤关系链这一步,根本上说是从社交关系的选择来缓解社交链过载引发的朋友圈活跃下降,微信公众号打开度降低等问题,猜测未来有可能出现“特别关心”关系的朋友圈。
——安心
如果真的出现了“特别关心”这一层关系,是否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以后朋友圈也可以根据标签进行分组了?过几天要和大学同学聚会,想集中看一下同学们的近期动态,省去了一个一个去“扒”的时间。
3、筛选维度自定义
这个猜测源于上文中提到的“维度的选取太糙”。
微信推出这玩意会有啥后果啊,一大帮人嗷嗷激动删了好友,微信用户的个人空间进步一收缩,进一步实现“你的微信好友就真的是你的好友”,生态会更私密,估计搞数据推荐会更准吧,但是为了这点事儿就出这么个功能,有点....不太好形容;总之,这个功能我看不懂,我也不会用,微信要真想做,希望未来能好好搞搞,比如筛选维度自定义。
——Triple
4、打造为企业服务的AI微信号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功能会对哪些比较明确的用户群体产生影响呢?我觉得一些类似于大V的账号或营销号,才会有清理不常联系好友的需求。
这些人为什么要清除不常联系的好友?是因为这些不常联系的人已经不再是自己的目标受众。这样分析来看,此功能是专门为一些生活中的大V或者某些营销号设计的。从而进一步可以发现,推出这个功能之后,这些微信号的受众更加精准了。从这一点进一步能推断出:
以前不小心关注了的营销号,可以批量清理掉了;
以前关注了的感兴趣的营销号,其受众会更加精准了。
这样可以发现,微信是在为这样一批用户服务,让每个人的圈子更加纯粹一些。让营销号的受众更加精准一些。
那么基于此,微信以后会不会打造出为企业服务的AI微信号呢?这批企业微信号能更进一步的与自己的粉丝或用户产生互动,像一个你的朋友一样,与你互动。
——马老师
5、上线“同步删除”、“谁删了我”、“订阅号分组”功能
“同步删除”功能、“谁删了我”功能以及“订阅号分组”功能是网上关于亟需微信上信的呼声最高的功能。
虽然满足了强弱社交的选择,但是没有上线同步删除功能,会对被删除用户的体验造成不良影响,真有这么多人把我删了,屏蔽了,还特么被我发现了,我肯定不爽,还不如在其我删了的时候,就直接将其从我的通讯录中悄悄移走。
——喜哥
几乎每个微信用户都多多少少收到过某一好友群发的“清理好友”的信息,为的是筛选出有没有谁把自己删了。虽然烦不胜烦,但也侧面体现了部分用户是有这一需求的,如果能够有一个可以查看“谁删了我”的功能,势必会大大减少此类群发信息对用户造成的干扰。
“订阅号分组”功能也是很多用户期盼已久的。放假了,我只想看些轻松的文章;上班了,我想找些专业的订阅号看些专业文章等,这个需求是存在的。通讯录好友可以打标签进行分组,但订阅号一直以来都是随发布文章的时间来罗列,虽然后来有了置顶功能,但还是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也许微信有自己的考量,也或许之后会慢慢出现?
五、总结
对于微信推出的这个功能,三节课创始人后显慧(luke)认为:
微信“杀死假好友”的功能一旦上线将带来史上最大规模的好友间战争,数以亿计的“假好友”将抛尸荒野。但从产品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功能上线。之所以影响巨大的原因是“它在一个巨量的产品的核心功能上做的符合用户预期的优化”!虽然这一功能让之前的核心指标“平均好友数量”下降,但同时也极大提升“好友关系质量”,让那些占坑的好友都清除出去。
同时,这个功能让微信的好友列表“活了”,这可能直接带来微信的用户间发送信息的交流效率提升,更能激活微信好友列表里的交流频次。最重要的,代表了微信的产品态度:在最核心的功能上聆听用户需求,不断改善体验,而不是在什么乱七八糟的功能上换着法的“玩花样”!
体量再大的产品,都要关注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最核心的功能模块,这一点不是所有的产品超盘者能做到的。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巨量产品的可能性超级多,多到产品方向迷失在各种需求当中,反而忽视了产品最核心的功能呢。我们都可以学习微信这一点,产品的核心功能和核心流程永远要保持迭代,毕竟这才是产品存在的最大基石!
而三节课的联合创始人黄有璨则认为:
微信推出这个功能,背后可能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大量用户的信息是过载的,这导致用户的时间变得极度稀缺,如果一款产品带来的打扰和时间损耗是大于它所提供的价值的话,也许一部分用户会慢慢逃离这款产品,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闭朋友圈,或者不再看微信公众号,都是这种现象的表现。微信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需要去降低整体对用户的打扰。
另一方面,对于诸如我这种好友数达到上限的用户,后台或许是可以检测得到的我们在微信的平均活跃度,且有极大的可能性这种活跃度越来越低。克制自己,回归用户本身,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单从这个功能,无法看出它对微信商业化的影响,但从目前微信的各种动作来看,下一步进行商业化毋庸置疑。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推动,是微信在进行的两个维度,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二者之间需要找一个平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