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一位做中学物理培训的老师,将他的实战经验分享给我们,总结下来他身上的闪光点有:
1、勤奋和用心,急功近利和懒惰,是做任何事情的大忌,特别是在微信平台上,其实做微信也没什么太多的诀窍,就是:勤奋!用心!
2、重质量轻数量,6k的粉丝有4k转化为付费用户,出现这种超高转化率的概率比中彩票还要低。这也给大家一个启示,做微信不是做微博,不要过多在乎你的粉丝数有多少,粉丝的质量才是最主要的。
3、懂得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这有点像“能量守恒定律”,一些人只想收获不想付出,长此以往的后果可想而知。这就像有些人,非常想加入分享群,但是他的目的是获取而不是分享,如果你抱着分享的心态,我想通过审核的几率必然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有人缘木求鱼!
一.战略
我是一个小老师,在北京培训行业,教授中、高考物理。原来在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任职,今年6月底,刚刚,从大机构辞职出来,因为,我自认为找到了自我招生的方法。
先说一下,我眼中的教育培训行业。无论是新东方、还是学而思、学大,本质上都是大中介,把学生和老师连接起来。类似于链家地产,我爱我家,把买方、卖方连接起来。我之所以,敢辞职,自己单干的原因,就是我自认为,看到了一个机会——就是移动互联网崛起,带来的去“中介化”。
我认为,任何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都是大势给推起来的。比如新东方,出国留学热,比如学而思,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孩子教育。第三产业——教育辅导行业,才开始全面崛起。当然,这些企业都是当时做的最好的企业。但即使不是当时最好,没有上市,也是盆满钵满。所以,要借势! 我准备借的谁的势?第一是移动互联网(微信),第二是在线教育!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点”的崛起,“点”的连接。在我逐渐摸索自我招生的过程中,我发现的确是这样。
对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人格化商品,这些高大上的名词,我认为首先是粉丝经济,这是一切的根本,所谓社群,其实就是小米公司的“参与感”,最终,由于人和人的连接,几乎无成本,所以,特殊的、有意思的“人格化”,就变得极为吸引人。所以才会有,罗辑思维的罗胖子,大喊:“好的建议,我也不汲取,我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你丫,爱来不来。”
二.战术
有了以上战略深度上的认识,再说一下,自己的战术。
作为一个小老师,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行业类似于娱乐圈,应该说是半娱乐圈、半服务业。名师,是半明星,。是特别适合拥有粉丝的一个行业,做粉丝经济的一个行业。因此,我最重要的是,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因此,我首先选中的是QQ空间。为什么?其实是我拜访的某位语文老师,他无意中说,他有个朋友,坚持写了三年文章,每天的访问量都是三四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坚持每天录了一段授课视频,发到QQ空间里面,作为弥补课堂上没有讲完的知识。点开量很小,好的也就一百左右,一般也就是三、四十,但毕竟还是有点效果的。因为去年寒假班的时候(这时候,我还在机构),几乎有一个班,20多人,全是我QQ空间上来的孩子。
后来才做可传播的内容,可转发性的政策文件解读啥的。QQ:1309594215空间访问量已经几乎每天都在1000人次左右,这当然与大牛们,如懂懂空间,相比,差的好远。但已经足够、足够我生活了!
为什么不是QQ群呢?
可能这与我个人性格有关。我性格内向,人多,你一言我一语的,反而我不是太喜欢。
最后是微信公众号(chaisenlaoshi)。因为我是中学,特殊的行业结构是:消费者和用户是两类人。
一类家长,一类孩子。孩子主要用QQ,家长主要用微信。我一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完全蒙着做,错过了最好的野蛮增长时期。其实在微信平台,刚刚出来不久,我就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立刻就注册了一个,也就是去年的9月份。但由于那时候,自己所带的200多位孩子,马上就中、高考了。于是玩命一般,先去带这些孩子冲过中、高考再说。微信公众号,一开始,仅仅是每天一句励志的话。或者带上,我每天录制的授课视频。转发量非常低,一直维持在220人左右。期间,特别痛苦。
直到今年4月3日的时候,我才重新正式发奋努力学习微信的运营。看了很多资料、订阅了很多公众号,逐渐的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截至到今天8月19日,微信平台人数,也不多最少的,才6045人,4个多月涨了5700多人。但是都是一批粉丝质量特别高的家长。几乎全部来自于北京的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的家长和孩子们,北京郊区的都特别少。并且,大概家长占五分之四。
每天早晨五点就发微信公众号
原因是,我朋友圈里面的家长朋友们,五点就起床,开始给孩子做饭等等,接孩子上学等等。所以,我就每天五点起床发,以至于,很多家长都特别惊叹,这老师也太勤奋了。因为,我几乎不间断的。绝大部分,我们这个行业的微信公众号,都是下午发。因为一般都是辅导机构的市场人员负责,都是快要下班的发。而我这个,至少从时间上,很特殊。
所发内容,一定要“接地气”
就是大白话,我本身没有做过编辑,原来所发内容基本都是复制,但是我发现,纯同样的内容,我根本干不过别人。因为我每天早上五点发,当天有新消息了。我只能第二天。所以,我就加了很多自己对教育行业、对新闻的理解。让别人感觉,背后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也会生病,也会累,也会犯错。
我超级聚焦,只发与教育有关的东西。其他任何东西,我都不发。情愿空一天,我也不发。我每天只一篇,有再好的内容,我也不一天发。但是,发的这一篇,我一定精益求精,绝对完美,完美至我个人能力的极限!!!
所发的东西,一定要结合“天时”
这超级重要。快开学时,考试前,月考前、期中考试前,分班考前、军训前,都是重要的时间段。要以服务的心态,多与孩子、家长沟通交流。其实史玉柱卖脑白金时,做网游时,就做了这样大量的同消费者交流互动,听取他们想法的工作。只不过,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与消费者起来更方便。因此,我几乎每天都会主动与家长、或者孩子聊天,掌握他们的最新动态,而不仅仅是臆测。
内容,一定要清晰,简洁
我也发过长篇大论。但是,有时,突然发现,自己都没有看完,就发,别人怎么会看呢?所以,想明白之后,我就保证,每一篇文章,我都要看,且要改的讲人话。尤其是一些政策性文件,把里面所有的长难句,读一遍,能把人憋气憋死的句子,全部改短。
微信文章,一定全部在于细节,注意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我为了一篇文章,为了一个小小的格式,为了一个小小图片的多少Kb,都会,一弄五六个小时。即使,有时候,你发的文章,家长不喜欢看,但看一眼格式,他知道,你是在用心在做,也许,一念不忍,就不会取消关注。
我也在不断的学习,我正在努力增加更多互动
凡是在我QQ空间、微信上留言的,我几乎全部回复。并且每天都会让家长投票选择,明天发哪篇文章,其实也是增加互动。我最近买了《参与感》这本书,就想了很多点子。比如,接下去,我要召集北京最顶级的一堆学霸,一起玩,集思广益,做一本题型分类的教材,包括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一起编一本书,署上所有孩子的姓名。通过微信群的方式进行讨论,通过微社区进行沉淀和发布。强制要求每一天都有一位孩子进行题型的最简技巧分享。不断增进互动,不断学生与家长互动,要一起玩起来。而不再是简单的内容生产。当然出教材这事儿!对了,你猜对了,就是小米模式!
纯粹的内容生产,是没有尽头的,是越来越枯燥和无聊的。你会恐慌,读者会厌倦。像微信已经这样玩了,比如微杂志,一定要一起玩high起来。
其他机构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广告,我就坚决不打广告,而是,吸引!几乎每一个培训机构的公众号都有广告(我大概关注了20多个),那我就坚决不打广告。而我,永远只是把我的教育心得、教学心得、我目前在为孩子们做哪些事,统统都是在告诉别人。前两天,还有一位家长,加我微信说,怎么从来没见你说在哪里教学,来报名,一打听,竟然已经全面报满了。
在线教育的崛起,不在于哪个平台,不在于是淘宝同学,还是网易云课堂,还是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YY等。而是老师的自我招生能力,到什么平台,都能唱戏。
我对微信、对教育、对人生、对财富的思考是,不要老是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财富,而是首先,想着,我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当天下越来越多的人,因你的东西而受益的时候。老天爷,是公平的,一定不会亏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