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款产品最难的阶段的往往是最初的1M的用户积累,起步远比我们想的要难,就像开车一样,起步到五档的过程,特别耗油。那么如何获取用户?小编整理了知乎上票数最多和干货类的回答给大家参考。
问题
移动端产品,目前已经出了demo,需要一定的优化可以上线,当然这段时间对于找风投机构也是有些犹豫;但是最大的盲点在于上线后怎么将用户做到10万;我们想努力尝试,等有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做出选择。
前辈们可以各种角度出发:方式方法、产品类型、产品本身具备的素质、需求等。
来自@爱孔孟的回答
之前听到的一个故事,现在找出来,供你参考:
进价18元的裤子卖50元 为什么净赚52元
有一次和一个伯伯聊天,他无意间说起了年轻时做过的一单生意,让我这个做互联网营销的人士震撼不已。他18块钱批发购进的裤子卖50块/条,结果一条裤子赚52块,而且排队疯抢。
你是不是非常疑惑,这怎么可能?!
按照传统做生意的思路确实不可能,但是运用超常规的思维来设计,就能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虽然比较久远,却依然具有代表意义。
你应该非常清楚,那个时期正是传呼机流行的时代,堪比现在的苹果手机。
这位伯伯所在的小城市有两家传呼台,正在竞争着传呼通讯的入网业务。
伯伯有家不大的商铺,是卖裤子的。他找到其中一家传呼台的负责人洽谈合作:“我可以帮你找到至少3000个人入网你的传呼业务,你只需要将他们第一年缴纳的 360元传呼费分200元的佣金给我就行了,后面不管他们用多少年,收的费用全归你,如果可以的话,我就不找你的竞争对手了。”
传呼台的负责人立马答应了他。
当时,市面上每台传呼机销售800多块,其实避开所有环节,直接找厂家拿货的话,非常便宜。他找了几个厂家,最后以180元/台的价钱跟一个厂家达成了合作,订购了3000台,并且跟厂家这样洽谈:“你派人把传呼机送到我的店面,我保证在15天内就把这批传呼机销售完,你派去的人我发工资,传呼机卖完之后,我给你结账,如果没有卖完,15天一到,我依然照单全收。”这样,没有花一分钱搞到了3000台传呼机。
最后就开始卖裤子了,他在店前拉起了大横幅:买50元的高档男裤,送价值860元的传呼机一台。
这个广告第一天引来了第一批将信将疑的顾客,当顾客真的得到传呼机后,传播的轰动效应出现了,从早到晚排队抢购,不到半个月,3000台传呼机都被一抢而空,后来陆续订购。
拥有了传呼机的人,第一件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到伯伯指定的传呼台入网,钱自然而然的就赚到了。
我们来算一下最终的收益,传呼台给他200元的佣金,除去每台传呼机180元的成本,还能赚20元,然后裤子18元的进货价,卖50元,可以净赚32元,两个利润加在一起就是52元。
听完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这才是真正的营销思路,真的值得创业者,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合纵连横的、开拓市场的人士思考,相信你会从中感悟到非常多的东西。
来自@黄主任的回答
我倒是想起自己小学时看过的一个电视喜剧,说的是有个人卖炒菜用的铁锅,结果卖不出去,他就想了个办法,说自己的锅叫“Fe耳锅”,顿时万人空巷来抢购,一下子就卖光了……
如果觉得这个故事也很无聊无厘头很“策划师”啊,那么请想想“奥氏体304不锈钢”什么的,是不是和这个“Fe耳锅”很像啊?
大部分产品在前期其实都是平庸无奇的,就算是用创新,也有无数缺陷,无论如何传播和推广,刷脸刷朋友圈推也好、付钱推也好,搞一些初始的量不难,难的是用户安装你的理由,这个理由同样也是他们主动传播你的理由,那么讲清楚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就变得很重要了。
火过的脸萌和最近刚火起来的足记,都是用一张产品本身生成的图,讲完了自己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打动了用户,仅此而已。
来自@T教授的回答
1.生活服务类:初期地推比较有效。比如一个外卖APP,印传单到一些周围饭馆不多的高密度人口小区,总归有效,但是否留存,日活这些就不好说了,写上第一次使用给予XX优惠可能更能激发用户体验欲。
2.社交类:有了微信和陌陌之后暂时想不到这种做大社交的还有什么发展空间。特殊兴趣类大概可以,比如二次元社交?同性恋社交?这种就需要类型属于特别需要这个群体具有“在平时生活中需隐藏自己真实兴趣”的特征才能玩的起来,不然用微信就行了。
3.兴趣爱好类:比如运动类啦,电影类啦。如果做的好的话先去豆瓣的兴趣小组、贴吧、找微博对口大号推,产品品质好的话一般会有人愿意尝试(但是初期不要过度强调社交性,以优质内容和运营为主,上面就10个人有什么好社交的?)
4. 社区类:去竞品社区拉人,但是初期肯定没人……可以试试这样,找一些竞品社区的大号,发一些强势资源(需到你的社区里下载或阅览的),带量。
来自@alex zhang的回答
简单从下面两个点谈下,
1.产品,团队
2.推广,渠道
产品,团队
无外乎下面四点,
Idea:好的idea,肯定是前提,符合市场需求,定位用户群体。
Product:可以先从细分市场做起,保障产品质量,赢得用户。
Team:高效的团队,如果是startup一定要找对的人。
Execution:做要比画饼难,我们这边用了scrum方式,提高团队的参与感,每周快速迭代。
具体来讲,对于产品的闭环,现在的理解如下图,
和传统的瀑布开发不同,PM拍脑袋决定feature,RD QA一搞大半年,发现出来产品已经跟不上用户需求了。
Product Decisions:我们现在对产品的开发,通过这样一个闭环,大致是一周的时间迭代,feature的选取主要来自下面几个方面,
1.团队内部的idea
2.feedback过来的有效需求
3.PM的YY,&&
Show it to users:我们产品是在app store上面上线的,用户能很快的升级到新版本,我们新feature,能很快被感知,也许就是一周。这是检验新feature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真实用户的体验是检验产品的最好手段。通过快速的迭代,可以将失败的风险化解和提前掉头,如果是高认可度的,则继续走下去,如果认可度不够,则调整方向。
User feedback:这块很重要,用户反馈是最好的检验产品的渠道。通过下面几个方向去做。
1.自己产品主页,论坛
2.app store的评论
3.support email
通过积极的和用户交流,建立一些忠实的用户粉丝,提升参与感~~分享一个案例,我们在上个版本,收到一个法国用户的email,他主动把我们产品的所有字符串抽出来,给我们翻译法文的版本,特别 。提升参与感是正循环。
产品的品质,这个印象比较深,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保障每次出去的版本都至少>=上一个版本。
有这样一张图,可以看到每次迭代下一个版本如果是上一个版本1.01 和 0.99,经过几次迭代,指数效应。
我们这边理解的产品品质,更多是指用户认可度,这方面,闭门造车已经不能对这个指标进行有效的评估了,通过前面建立的一些忠实用户,进行产品的版本release之前的beta评估,这一点很重要,真正用户的反馈,有效保障产品的用户保留率。
产品的运营评估指标,有下面几个指标,可以参考下
1.DAU WAU MAU 用户活跃率数量
2.日活比例,周活比例,月活比例
3.cohort retention, Facebook 平台流传出留存率“40–20–10”规则,分别是“次日留存率”、“ 7 日留存率”和“ 30 日留存率”。可以作为参考。
不同产品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优化,用户留存率,提高活跃用户数,我们做的是工具类App,主要是通过实时内存清理这块feature,留住用户,现在7日存留率也在20%。
产品功能评估,对每个改动,功能,的一套闭环评估,也是不断优化和提升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积累。
1.feature的用户认可度,论坛,feedback的评论
2.是否影响留存率,对比之前版本的留存率
好和不好都要总结,好总结经验,不好则吸取教训,也是不断迭代的过程。
推广,渠道
产品的推广,运营,大抵有如下的几个类别,
1. sticky growth
抓住老用户,提升用户粘性。有些App天生就有很好的粘性,社交,生活类,这些是用户实际需求的映射,有些则是可有可无的,真正理解用户需求,通过有效feedback,去提升粘性,而不是用强制手段,这样会流失用户的忠诚度。
2. viral growth
病毒式营销,还记得Dropbox的推荐用户送容量,就是这种方式。
3. paid growth
Google的Adsense,关键字付费,如果是移动App,有各种付费渠道。
4. 其它
最重要的是如何评估各个渠道的效果,这块很重要。
渠道的效果转化率价值
我们首先要知道用户从哪里来,哪里的用户质量最高。其实在国内,获取用户的渠道是非常多的,如微博、新闻稿、CPA广告、交叉推广、限时免费等等。这样开发者就会面临一个选择和评估渠道的难题。我们建议开发者应该从多个维度的数据来对比不同渠道的效果,比如从日(周)活跃用户、次日留存率、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角度对比不同来源的用户。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渠道,以便不断完善推广策略。也可以让我们把精力放在最有效的渠道推广上。
IOS Mac App可以使用TalkingData这些工具,进行tracking。
对于主页引流这块,可以使用GA分析,各个渠道的有效性。
产品的focus是用户,抓住真实需求,市场,抓住这些才是前提。产品的运营,是平等,坦诚,跟用户建立起双向渠道,互相的尊重,就像《营销3.0》提到,能引起用户共鸣,参与,认同,甚至是获得人文精神。
再次感慨下,产品最难,是最初的1M的用户积累,起步永远比我们想的要难,就像开车一样,起步到五档的过程,特别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