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号推首页 > 每日行业资讯

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面解析阿里和京东(商业模式、管理、文化、战略布局等方面)!

微信公众平台编辑:微号推 0
从以下三篇文章,来全面获悉阿里和京东的不同:

第一篇文章:京东PK阿里,谁才是未来

作者:贺树龙

阿里与京东的口水战,再度白热化。

在上周末的京东年会上,“大嘴”刘强东放言京东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演讲中,围绕假货水货、税收贡献等问题,刘强东多次暗讽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把京东和阿里、刘强东和马云放在一起总是话题不断。当然,在对标阿里之前,京东与当当、苏宁等对手也曾有过交战。但随着去年京东、阿里相继赴美上市,天性好斗的刘强东明白:电商行业二虎相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值得京东正视的敌人只剩下了阿里一个。

早在去年双十一,京东和阿里就曾因为商标问题明争暗斗;今年伊始,马云的“京东悲剧”论也引发了不少口水。

电商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培育出了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个巨头:一个是最大的自营电商,一个是最大的平台电商;一个用物流号令天下,一个携流量统帅三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是整个电商行业的主旋律之一。

至于最终谁将胜出,则是由体量、格局、管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决定其胜负的也许不是对手,而是趋势和自我革新的速度。

阿里优势:大而强

从体量层面看,无论是市值、GMV(商品交易总额)、盈利能力还是生态圈的繁荣程度,阿里都远超京东。不过,京东的增长势头良好,未来二者的差距有望缩小。

【市值】截至美国时间上周五晚,京东市值329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434亿美元,是前者的7倍。

【GMV】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GMV是人民币673亿元,同比增长111%;阿里巴巴同期GMV为人民币5557亿元,是前者的8倍,同比增长48.7%;尽管从增速上看,京东是阿里的两倍有余,但并不意味京东可以在短期内赶上阿里,毕竟两者体量差距太大,且难以预料京东这种急速壮大还能持续多久。

【盈利能力】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净亏损1.6亿元,亏损原因是受与腾讯合作的资产和业务拖累;阿里巴巴同期收入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长53.7%,净利润68亿元,盈利能力远超京东。二者营收增速相差不大。

【用户】2013年,京东年活跃用户数为4740万;阿里巴巴在其2014财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一年时间)的活跃用户数量则为2.55亿,约为京东的5倍。

【商户】京东虽然以自营为主,但其开放平台(POP)业务也在高速增长。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约5万名商家入驻。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交易总额为26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8%,在总交易额中占比为39.9%。阿里巴巴则号称有800万商家,二者不在一个量级。不过,考虑到模式差异,这一对比不具太大的参考意义。

【移动化】移动就是未来。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移动端GMV占比29.6%;同期,阿里巴巴移动端GMV占比为35.8%。占比之间阿里略微胜出,不过随着京东和微信、手机QQ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其移动化的前景有望追上。

综上所述,单从体量层面看,京东并不具备与阿里平起平坐的资格。那么,京东的优势在哪?

京东优势:正品+物流

众所周知,京东是自营为主的电商,B2C是其根基,阿里是平台电商,B2C(天猫)和C2C(淘宝)并重。这种模式差异使得二者成为了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在产品和体验、平台公信力方面大相径庭、各有优劣。

【产品】在产品方面,淘宝的品类丰富度自不必言,从服装、家电、3C、家居、百货到汽车,“万能的淘宝”有求必应,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并不染指产品,所有的SKU(库存量单位)都由平台上的卖家自发提供。卖家自然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以最终形成了一个品类繁荣的大集市;相对而言,模式类似的京东和天猫,对商品的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槛较高,品类较少。尤其京东以自营为主,品类扩张的成本很高。所以从品类丰富度的角度看,京东不占优势。

但在产品的品质方面,京东对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强。长期以来,京东一直以“正品行货”自居,尤其在3C、家电等标准品方面,尽管也时有假货、翻新货等事件被爆出,同时第三方平台上也曾爆出存在供应假货的商家,但相比淘宝上假货水货泛滥、李逵李鬼并存的现状,京东在“正品行货”形象的塑造上显然更有优势。

电商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价格致胜,淘宝的急速崛起正是得益于低价这一草根气质。但随着商户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剧烈上升,过去的低价商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加之国内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追求有品牌、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是未来主流的消费需求。所以,单从商品品质角度看,京东模式具有一定优势。当然,意识到B2C才是未来的阿里巴巴,近几年也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天猫。不过,按照目前的现状看,天猫更擅长服装等品类,3C、家电方面京东的实力更强一点。

【体验】电商的体验可以划分为网站体验、支付体验和物流体验、售后服务体验四个环节。网站体验方面,京东和阿里的差距并不明显,这里不做赘述;支付层面,支付宝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其中活跃用户接近2亿,京东的网银在线虽然未公布相关数字,但相比二者的差距不小。网银在线未能成为大众支付工具一定会影响京东的支付体验,不过好在京东和腾讯合作以后,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支付体验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微信支付毕竟是腾讯的产品,除了要交费率之外,过渡依赖微信支付也会影响京东金融延伸业务的发展。

物流一直被认为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京东7万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证商品及时送达,可以进行货到付款,快递员未来还能当做推销员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不卖商品,所以物流服务通过四通一达等社会化物流企业来解决,虽然马云希望通过发展菜鸟物流来改善局面,但目前尚未看出太大进展。

综上所述,在用户体验层面,正品形象、物流体验上京东优势较为明显;而在淘宝越发被诟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卫自己的电商帝国,既需要大力扶持天猫,又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环节,挑战不小。

模式之争

京东做的是零售业+物流业,阿里玩的是商业地产+互联网广告。零售业和物流业的钱需要一分一分赚,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京东注定苦逼;地产业和广告业都是暴利行业,成本低、来钱快,阿里成为土豪一点都不奇怪。

【盈利模式】自营电商,自买自卖,京东赚的是差价。举个例子,一台手机进价3000元人民币,售价3288元,京东赚的就是288元的差价。除去仓储、物流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加之,京东一直在大肆兴建仓库、扩充配送队伍,有着这些投入做为背景,不难理解为何京东一直 亏损。而阿里巴巴不管商品、不管物流,只需负责经营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广告费,毛利奇高,风险极低。

所以,当马云轻轻松松赚的盆钵满盈、走上“神坛”、呼风唤雨之时,刘强东还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递员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问题是,羊毛不会出在狗身上,马云虽富,却是建立在数百万商家挣扎生存的前提下;刘强东虽穷,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胜。在零售业的链条上,京东和阿里都各占一环,到底谁的模式才是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综合分析。

【生态】

刘强东有个著名的“十节甘蔗”理论,从零售行业供应链的角度解读了利益分配。他认为,一个产品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到定价五个环节应该由品牌商来做,从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到售后这五个环节应该由零售商来做。京东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环节,交易是基础,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追求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盈利空间。这意味着,品牌商跟京东合作,只需要专注在产品的生产阶段,流通环节交给京东来做,比较符合专业分工的理念。可以说,京东是零售服务商,是为品牌商打工的。

在阿里的体系内,上述十个环节仍然需要由卖家自己来做;而且,为了争抢流量卖家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竞争成本暴增,生存状况普遍艰难。这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感叹在淘宝的生意不好做的原因。

刘强东不久前暗讽阿里让卖家赚不到钱,但自己却过得十分滋润,并非没有道理。

总之,阿里的模式虽然赚钱容易,但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当然,京东的重模式也并不完美。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希望未来能拥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一个拥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格局较量

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梳理阿里巴巴的历史不难看出,马云最懂“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他抓住了21世纪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高增长点: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信用缺失以及中国基础物流落后等,并将其变为公司转型的方向。

阿里曾经适时地把业务重点从B2B赚到C2C(淘宝),后来又转到B2C(天猫)。在电商业务之外,马云也希望依托支付宝打造一个新的金融帝国,同时,马云还在涉猎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可以说,哪里有风口,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马云。

阿里巴巴虽然起家于电商,但未来完全有可能干完就走,等到行业不再呈现高增长态势、需要比拼效率之时,或许阿里的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布局已经筑起了另外几座金山。

而刘强东则似乎铁了心要在零售行业扎根,除了金融,京东很少参与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零售业赚钱不易,但京东就是要啃这块老骨头。

不过,最近两年,京东也在做出改变。刘强东曾期望,京东金融未来十年内要撑起京东70%的利润。理财+供应链贷款+消费贷款+平台业务+众筹,京东手握自己的用户和数据,也在争取另一个春天。

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京东和阿里的竞争还将持续。围绕农村电商、O2O等新兴领域,双方短兵相接、争个你死我活也不意外。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有竞争才会有越来越好的产品、持续改进的服务。

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大高手。它们的好戏,仍在继续上演。

京东与阿里模式您更看好哪一种的投票结果显示:



第二篇文章:京东和阿里两家相比各自优劣势是什么?

文章来源:虎嗅

微信粉丝Mr.Amplitude问:京东和阿里等其他电商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哪些相同?相同的地方,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临近双十一,关心电商PK大战的越来越多,尤其阿里和京东两家。在编辑 李清乐的指导下,实习生 苏瑞 回答如下:


阿里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建立了巨大的生态体系,其业务广度绝非京东可比。但是阿里的核心业务——淘宝与天猫确实面临着京东的竞争,京东商城与阿里的天猫同为B2C电商平台,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个简单的比较。


商业版图:阿里大而全,京东小而快


首先是两家公司的商业版图上,天猫只是阿里25个事业部之一,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京东商城则是京东一直以来最核心的业务,是中国B2C电商平台中的领先者。此外,阿里的业务版图显然比京东的大得多,从最近闹得火热的在线旅游产品“去啊”,到之前控股文化中国进军影视文化产业,再到物流方面的菜鸟网络,以余额宝、阿里小贷为代表的阿里金融,做在线教育的淘宝同学,布局长远的阿里云以及移动业务、在线医疗。而京东上市前后动作频频:消化易迅收购拍拍入驻微信,则是在强化B2C核心业务,杀入C2C领域,把核心的电商业务做大做强,加上最近以京东白条、京保贝、网银钱包等组成的金融产品体系,以及进军通信领域成为虚拟运营商,深耕的快递与物流体系,提供全套电商解决方案的京东云服务,等等。


业务模式:阿里品类全,京东正品多


在商城的业务模式上,阿里从淘宝(C2C)中升级出天猫(B2C),都是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平台服务,天猫相比于假货泛滥的淘宝来说品牌形象稍好,但作为平台对商品品质的控制依然难以周全,好在淘宝和天猫在商品品类上的丰富性是京东不可企及的。京东自营号称全正品,这也是双十一与淘宝竞争的重要砝码,但是开放平台接纳第三方卖家,品控更难。


移动端:天猫兄弟多,京东有干爹


从移动端的发展来看,阿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移动产品体系,而京东则相对年轻。淘宝较早推出移动客户端手机淘宝,后来整合了旺旺的即时对话功能成为相比于京东的一大优势,还有针对天猫单独设计的天猫客户端,耕耘已久在支付入口上占绝对优势的支付宝,保留旺旺独立性的手机端旺信,境地尴尬的社交平台来往,以及淘宝手机助手、一淘、淘宝阅读、淘宝彩票、淘宝电影、淘宝大学、去啊、淘宝安全中心等一系列周边产品和导流入口,并且其移动端软件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也具有独立做大的能力。京东在2011年陆续推出适用于各种系统和平台的移动客户端,后来做了网银钱包、京东音乐、京东读书、京东云盘、京东团、京东咚咚购等,总的来说起步太晚用户积累不够,但入驻微信,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支付体系:支付宝富得流油,网银钱包很差钱


再从支付体系看,阿里的支付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占绝对优势,余额宝的推出在理财方面投下一枚炸弹,最近又不断加强支付宝在线下的渗透,打造了强大的线上线下支付体系。京东在今年才推出整合了购物付款、资金管理、消费信贷、投资理财功能的网银钱包,并陆续推出了京保贝、京东白条、小金库、京小贷等金融和理财产品,刘强东甚至说京东未来10年70%的净利润来自京东金融业务,可见其在互联网金融上的着力之深。


物流体系:京东so快,阿里so远


在物流体系方面,阿里的淘宝和天猫主要依靠商家自己负责物流,对传统快递和物流企业的依赖较强,也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此外,阿里的菜鸟网络依然在建设中,现实和理想相差甚远。京东自建物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不管是速度还是服务都远超各大快递,用户体验很好,在大中城市有绝对优势。


第三篇  京东举报阿里巴巴,看点是什么?

11月3日,京东官方通过京东黑板报发布消息,宣布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商市场秩序。京东称,阿里巴巴向商家传递的信息是:如果参加天猫“双十一”主会场活动,就不允许参加其他平台“双十一”主会场活动。这些行为妨碍正常市场竞争,更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电子商务经济是近几年来快速兴起的一块巨大的经济蛋糕,“双十一”更是电商市场中的一次购物狂欢和高潮旺季。有经济活动,就有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存在正当的竞争是好事,因为它可以破除垄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不见得是坏事,我们应当乐见。此次“京巴举报风波“的看点,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观察:

一是看工商总局能否“依法行政”,高效作为。京东11月3日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商秩序,事实真相如何,我们现在不宜妄下断言,但是距“双十一”只有五个工作日,工商总局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迅速介入调查,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和公正的处理办法,为电商秩序确立能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规矩,是摆在工商总局面前的一个棘手难题,但同时也是展现出工商执法人员文明高效作风的绝好时机。

二是看双方能否形成“双赢”的和谐竞争关系。众所周知,在电商市场,阿里巴巴起步早,拥有很多成功的经营模式,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可谓电商领域的“龙头老大”;而京东虽然是后起之秀,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竞争是必要的,但是竞争必须合法、合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拚得是自身的实力,而不是你死我活、相互诋毁的恶意竞争关系。我们注意到,在京东实名举报后,天猫双十一筹备委员会发言人芳娅表示这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双方打起了口水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我们以前就注意到了双方早有口舌之争的嫌隙。做为电商领域的两大巨头,能否为其他商家树立起文明的竞争形象,既是京东和阿里巴巴自身需要突破的经营观念瓶颈,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要求,更是为双方今后能否实现共赢发展良性竞争开个好头。

三是看电商市场中秩序是否能与时俱进实现规范化管理。本次举报的焦点,是京东反映阿里巴巴集团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二选一”,对于已经和其他平台达成合作意向的,要求商家直接退出,否则会在流量和资源位等方面进行处罚或制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应当有与经营实体沟通听取意见的向下渠道,有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是未雨绸缪还是当事后诸葛亮,考验的是有关部门的市场管理能力。工商等部门如何关注并及时制定和完善电商市场的经营秩序,把各种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也是我们的看点之一。

0

要评论?请先注册或者登录


关注“微号推”公众平台

微信秘籍一手掌握

微信号:weihaotui

热门标签

移动互联网运营技巧公众号推广技巧

微信营销营销技巧微信推广案例分析

app推广微信快讯微信运营微信公众号

自媒体案例营销案例创业

微信案例微商运营内容运营

吸粉新媒体微营销创意文案

内容营销社会化营销产品运营营销

行业资讯社群微信电商

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朋友圈网红

互联网产品大前锋资源联系人

微信运营技巧事件营销O2O马云

微信朋友圈新媒体营销品牌营销文案

用户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

微信公开课朋友圈营销微商课堂直播

吸粉技巧今日头条马化腾推广

运营推广appAPP干货锦集

社群技巧微商课程H5支付宝

微信应用号腾讯涨粉雷军

融资H5营销微店热点

微信小程序KOL粉丝营销互联网创业

涨粉技巧用户需求APP推广电商运营

广告标题微信文案社群营销

京东地推微信大号运营案例

app运营社群运营知乎互联网推广

产品营销学习技巧企业职场

短视频10w+阿里微信红包

SEO课程互联网+微信城市服务微营销案例

文案技巧新形态公众号运营社会化媒体营销

推广app网红经济网络推广苹果下架

互联网广告凤姐共享单车转行

新媒体编辑公众号排版活动策划文章

90后爆文精准用户内容

数据运营公众号文章流量变现工具

产品推广UGC网易面膜

互联网医疗ASO互联网金融众筹

病毒营销微信运营工具SEM推广借势营销

微信封号资源联系QQ公众号应用号

社会营销行业咨询直播平台高考

营销策划分答推广案例原创文

饿了么直播APP运营小白产品需求

CJ奥运傅园慧美团

滴滴运营经验运营管理戚继光

王宝强iPhone社区营销微信服务号

VR运营学习社区运营市场运营

共享经济摩拜单车沟通技巧百度

无印良品退回技巧推广运营白百合

自媒体营销渠道推广社交运营电商推广

华为推广回去阿里巴巴UCG

热点追踪推广策划粉丝留存整合传播

变现罗辑思维星巴克毕业

职业微信新操作新媒体运营技巧爆款文章

内容选题企业公众号品牌活动

共享励志标题党提升转化

努力成就面试准备孙正义

信息革命机器人流量企业家

失败产品生命周期用户流失流失率

王者荣耀用户参与度圈粉独特

淘汰社交社交产品个性化推荐

风口无聊僵尸粉用户活跃度

微信支付网络支付创新型公司未来预判

封号QQ音乐场景实验情感关系链

图片处理零成本公关危机社会舆论

战狼2战狼2票房吴京QQ

信用分掉粉bug获取用户

留存ofo小黄车品牌运营好友删除

网感信息流广告程序化广告管理

经营奇葩说内容经济KPI

小编创意甲方乙方

广告行业SEO网络引擎优化清理好友

高峰论坛品牌推广网络自制剧互联网产品

信息泄露教育APP粉丝经济二次元周边

二次元工具型产品工具产品黑科技

公众号编辑微信排版编辑器团队活动营销

市场产品经理行业物联网

引流内容付费APP运营用户体验

粉丝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