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各种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建一个自媒体几乎是“零门槛”,在各领域中一些有影响力、用户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大号”逐渐成长起来,其内容垂直细分,为订阅者提供热点事件的一线观察、行业动态的独家定位解读,及本地事件的最新快报。在此情况下,各主流媒体急需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步伐,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无缝对接、同步壮大,保证主流思想舆论的不断巩固。
自媒体生态圈渐渐形成
虽然机器人写稿离我们越来越近,但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和渠道的垄断。信息不对称,就需要有机构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发行渠道被垄断,大多数人就需要媒体。但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这两点都被颠覆了。以往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产品大多数都可以由自媒体来提供,换言之,来抢传统媒体饭碗的正是自媒体。
自媒体生态圈业已形成。讨论自媒体必须首先回答一个问题:谁在“玩”自媒体?答案很清晰,以虎嗅网、云科技、钛媒体、36氪等为代表的科技网站,以及网易、搜狐、新浪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还有一些推送精品内容的网络“大V”、大佬们。显然,转战自媒体已成为共识,完整的自媒体生态圈正逐渐形成。
自媒体的赢利模式日益成熟。精准的自媒体营销方式,无疑将赢得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青睐。
“自媒体”的走红成为可能颠覆传媒业生态的新兴力量,其根本原因是自媒体的特色化内容和规则框架内更多的自由发言,满足了过去大众媒体无法提供的、分散的用户需求。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意味着自媒体的受众群体无限蓬勃,加上内容推送的低成本,自媒体的市场日益巩固。
传统媒体用户群体的流失,带来的是市场的不断萎缩,接着是广告主的出走,采编队伍的转型,优质内容生产动力不足,直至用户群体的持续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用户黏性却很高,具体表现在,自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关注、下载、订阅等快捷地把内容推送到受众眼前的电脑或手机屏幕上,这意味着自媒体从内容生产到内容传播,始终与读者“面对面”。
“剩余价值”决定市场份额
互联网是个开放式的传播平台,所有人都可以用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原有的媒体对于信息交互渠道的垄断也随之消失。
对媒体业而言,另一个坏消息是,信息本身的廉价化和免费化趋势也不可避免。信息交互的成本降低,本身就意味着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获取信息的成本都降低了。成本低了,售价就会下来。生产和发行成本都低了,产量就会上去。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信息已经冗余,已经严重过剩。
媒体不再垄断发行渠道,还造成了一个现象,反过来进一步冲击媒体的市场。也就是免费信息的大量出现,且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的日常信息发布,可以去掉中间环节;各种高端信息的分析研判,有人免费提供;剩下的各类日常琐碎信息,留给很多的自媒体以及“知乎”这样的社交网站。因此,留给传统媒体的空间就越来越窄小。
自媒体的平台多种多样,博客、微博、微信等,但自媒体的发展早已走过了跑马圈地的造星时代。绝大多数的公众号打开率在10%以下,微博“大V”真粉率极少超过50%,低俗、造假等残酷的事实说明,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已经到了后大佬时代,也意味着,不管是“老江湖”还是新进入者都不得不思考自媒体的“剩余价值”,以求在自媒体的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内容为王,以质取胜。不管什么时候,专业的内容都是自媒体的立足之本,只有原创、精品和坚持的自媒体才能赢得用户口碑,拿下市场份额,进入良性发展。至于盲目跟风的伪自媒体、定位不清没特色的自媒体、靠抄内容骗眼球的自媒体、不能持续输出精品内容的自媒体、以传统思维运作的自媒体,则必然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内容生产模式再选择。今日头条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版面、位置、推广的概念,自媒体迎来了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如果没有专业力量的支持,一般的自媒体将很快被淘汰。也就是说,在强调特色的自媒体时代已然需要借助团队、资本、营销的力量。一些高质量的优秀自媒体品牌如“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背后就是专业的制作和创意团队。所以,后大佬时代的自媒体必须放弃单打独斗的内容生产模式,重新选择团队的力量。
跨平台、多形式传播。面对越来越多自媒体人的加入,内容推广变得越来越难,寻求创新成为必然选择。显然,视频、音频等自媒体已经成为下一个淘金方向。随着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支持,大量的自媒体视频节目涌现,荔枝FM等音频自媒体也大受用户追捧。而其中很多的产品其实是一种内容的衍生品,这充分说明,规划各个渠道的表达形式,才能让内容产生最大影响力。
警惕法律风险。自媒体的黄金时代,背后是野蛮生长、缺乏监管和毫无准入门槛的乱象,这使得很多自媒体误以为可以滥用受众的平台,而忽视现实的法律风险与责任义务。营销号“顶尖企业家思维”冒用王健林的名义发布文章、阿里起诉自媒体人葛甲、头条号“周末干嘛”对黄圣依进行诽谤,自媒体的麻烦不断充分证明规范经营已经刻不容缓,“谁来审核自媒体”也成为不得不深思的话题。
互联网+营销。自媒体不能仅凭兴趣和激情写作,也需要成熟的商业模式支持,所以营销是不可少的,商业化是自媒体的发展方向。一句话,不想赚钱的自媒体,不是合格的自媒体。规模化水平偏低、渠道能力弱、议价定价能力弱正是自媒体商业化的最大阻碍,而这些正是传统媒体的既有优势,因此,媒介融合或将成为自媒体商业化的成熟路径选择。
开拓移动市场着力点在平台
就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离能够自主思考还很远。而人借助互联网成为自媒体的趋势反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能力。现在一条信息的传播可能还等不及被思考加工,就已经由众口传播到了全球。因此,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必然会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性格而形成不同的小圈层。因而,未来媒体的体量也将缩小,都市类报刊等或将大量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PC端和移动端的都市类、生活类信息载体。
传统媒体要在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威影响范围内创新包装新媒体,利用可控的社会资源,开拓移动产品市场,着力点在“移动媒体门户”,而不是单个移动媒体产品。面对潮涌般出现的无数移动媒体,整合、集聚、形成移动领域的平台和门户的思路,已有多家在推进,如百度新推出“度秘”意在集纳各种APP,360公司去年推出为各传统媒体免费制作和推广APP的计划,今日头条去年推出各单位加盟的“头条号”。
对于各地传统报业集团的重点移动媒体来说,一方面,未来计划不能停留在单一新闻媒体,而应当集合本地区各单位移动媒体产品,成为移动新闻媒体综合平台;另一方面,以新闻资讯为主体,拓展本地市民的服务功能,这些功能不一定自己做,可分包、集聚其他商业服务移动产品。
对移动领域的媒体整合而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以及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最终成功仍旧要靠市场。可以看到,《东方早报》旗下澎湃新闻的火爆仍然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来自移动端的转发传播,换言之,澎湃的未来在APP、在移动端。移动媒体时代的用户在接触信息时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纸媒、门户网站,开始习惯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信息。澎湃等新闻客户端的出现启示我们,传统媒体要重视新传播格局下的渠道建设,将内容优势通过新建渠道发挥出来,同时辅以用户的社交诉求,推广优势资源,扩大转型后的品牌影响力。